脂性渐进性坏死
脂性渐进性坏死又称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上以胫前出现大片硬皮病样斑块,常伴发糖尿病为特征。该病是发生于胫前的大片硬皮病样损害,多见于妇女,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1929年,Oppenheim首先报告1例,随后Urbach报告了第2例,并命名为糖尿病性脂质渐进性坏死。病因尚不清楚,有两个方面的可能性。该病患者有2/3~3/4患有糖尿病,故一种认为与糖尿病有关,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致使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着,逐渐引起血管闭塞和组织坏死。另一种认为与糖尿病无关,所有糖尿病患者当中发生该病的仅占0.3%,而且该病的病程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病期以及被控制的情况无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30~40岁,儿童和新生儿罕见。伴有糖尿病者其发病年龄要比无糖尿病者早。性别差异明显,男女比例约为1∶4。该病在东方民族和黑人中少见。皮损主要位于小腿侧面,初起为圆形、坚硬、暗红色无症状的丘疹或斑块,一片或几片不等,缓慢发展可相互融合成匐行性、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确而不规则的坚硬斑块。常呈棕红色或紫色,中央扁平或凹陷,表面光滑呈玻璃状,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和纤维化,外观如硬皮病样,约1/3的皮损可能发生溃疡。其周围皮肤正常。损害位于深部者常呈结节状,其表面皮肤多无改变。损害尚可累及股、踝、小腿屈侧和足部,约15%发生在手臂、躯干和头皮,个别病例下肢不受累。发生于头皮者可因萎缩和瘢痕样皮损而致秃发,发缘处常有色素减退。病程为慢性经过,常缓慢发展达数年之久,也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或愈后形成瘢痕。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