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森林脑炎重在防蜱
森林脑炎是危害林业职工身体健康的法定职业病 ,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每年 5月至 8月是森林脑炎发病季节。鼠类、鸟类、兽类是传染源 ,蜱 (俗称草爬子 )为传播媒介。目前本病分布地区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今年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脑炎肆虐。凡进入林区工作及野外郊游者尤应引起高度防范意识 ,并应提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蜱作为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 ,先是在带有森林脑炎病毒宿主的鼠、鸟及野生啮齿动物身上刺血叮咬后成为携带森林脑炎病毒的毒蜱。再次叮咬人时在吸血中使森林脑炎病毒从涎液排出 ,进入蜱咬的伤口侵入人体引起感染。也可在带毒蜱被捻碎或压破时其体液中病原体溢出 ,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人体。 森林脑炎潜伏期 1天至 15天 ,分轻、重两种发病型。轻型发病后 ,多有低热 ,头晕耳鸣 ,焦虑不安 ,全身酸痛等症状 ;重型急骤发病 ,突发高热 ,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 ,迅速出现颈硬、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本病关键是防蜱。在流行季节进入疫林区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提前预防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第一次免疫接种者首剂 2毫升 ,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 , 7天至 10天后再复种 3毫升。如果是每年连续接种的林区工作者每年只接种 3毫升即可。 二、入林前穿好防护五紧服。头面部最好采用纱巾纱帽 ,两腕部、双裤脚均要扎紧 ,防止蜱钻入叮咬。 三、身体必需裸露部分可喷洒或涂擦驱蜱剂 ,如 P N驱蜱灵 (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检测 ,驱蝉系数较高 )。 四、出林下山后应仔细检查 ,及时消除侵袭蜱。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 ,通常是头在内 ,身体在外。可采用土法驱蜱 :在离开林地处用烟头 (要防止火灾 )烘烤蜱尾 ,不宜离太近过热 ,蜱受到热烘后即松口退出叮咬处。然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或采用75%酒精将蜱麻醉后用镊子拔出。局部用 75%酒精彻底清创。并及时送当地医疗机构处理。 蜱叮咬人特点 :当蜱刺入人皮肤时 ,可释放出一种麻醉剂 ,使人不易察觉。开始吸血时蜱唾液还分泌一种粘合抗炎样物质 ,帮助在皮肤上粘附。同时 ,蜱还释放抗凝血化合物 ,使血液流通便于吸食。这些因素使蜱在人体可长期吸血而不易察觉。目前 ,已是蜱活动的高峰期 ,蜱在林中的针阔混交林地带和林间小道人经常路过之地分布数量多 ,密度最大。因此从事野外作业的林业人员及上山采野菜、郊游者都易遭蜱叮咬感染发病 ,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来源:777健康网)
来源网址-
zpkkbtctx348382说:很有用,值得您百忙中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