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溢性尿失禁误诊原因分析及防治
充盈性尿失禁指膀胱过度充盈,压力升高,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时,引起尿液不断溢出。由于充溢性尿失禁忠者有尿道口溢尿现缘,部分患者溢尿后出现尿意减退、腹胀好转,临床上容易被患者或护士误认为正常排尿,以致因尿潴留时问过长,未能及时治疗,造成膀胱内壁神经受体发生退行性改变、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给忠者带来痛苦甚至引起并发症。现总结我院发生的27例术后允溢性尿失禁误诊的原因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我院收治的充盈性尿失禁忠者27例,l9例,女8例;年龄23~73岁,小化年龄48.5岁。腹股沟斜疝术后6例,柑索静脉曲张术后5例,痔疮术后4例,肛旁脓肿术后7例,肛裂术后3例,冉肠癌术后拔除导尿管后2例。本组忠者均表现为同度的下腹胀痂不适、尿道口有溢尿现象、尿频尿急。4例患者有腰酸腰痛,3例忠者有发热,最高体濉38.7℃。体检:膀胱浊音界在耻骨联合上,压之可及充盈膀胱。
2.治疗
充溢性尿火祭一旦诊断,立Ⅱ口予戤导尿,持续引流,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数励心者多饮水,尽早下床活动,定期殳换引流袋,必要时更换导尿管。l~2川,尝试夹闭导尿管,根据患者是否有尿意决定拔管时问。
3.结果
留置导尿管后,27例患者引流出尿液800~1200mL。发生尿潴留时间最长为4.5d,尿色变浑浊。留置导尿后患者感舒适,下腹压之变平软,不能触及膀胱。25例留置导尿患者成功于留置导尿后2~4周拔除导尿管,拔管后小便能自解,排尿习惯及症状基本同术前相似。2例男性患者于拔除导尿管后自诉排尿仍欠通畅,表现为排尿费力,尿频尿急,反复予留置导尿至术后3个月,口服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后好转。
二、讨论
1.引起术后充盈性尿失禁的原因
①患者尿意减退
山于麻醉药物尚未完全代谢,膀胱感觉或排尿反射未完全恢复,部分忠者腹部或会阴手术后,排尿反射障碍亦会引起急性尿潴酎。部分忠者因疼痛、紧张、不习惯床上排尿憋尿后亦会出现急性尿潴。一般当膀胱内尿量到达400~500mL时,膀胱内压超过l0cmHxO,逼尿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产生尿意。充溢性尿失禁患者山于膀胱内压力过高,膀胱内未梢神经被压迫缺血,失去尿意呈无感觉膀胱,导致忠者对尿量不敏感。本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意减l遐。
②忠者缺乏尿潴相关知识
充溢性尿失禁忠者当体位改变、排便时版压增加会液从尿道口溢出,溢尿后JJ长痛症状减轻忠辑误认为常排尿,以致主诉不清,误导护士的判断。本组3例忠者对导尿仃顾虑,担心操作时会带米疼痛,尿管带米生活不便,并对自主排尿抱有期型,对尿潴留的并发知识缺乏,当护士提出需要导尿时患者予拒绝,并有意识隐瞒病情,告诉护士小便已自解致误诊。
③护理过程中存在欠缺
护士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不到位,致患者术后不能适应床上排尿:其次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缺乏尿潴留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故出现主动憋尿。当尿道口出现溢尿时,患者误以为是正常排尿。主诉已经排尿时,护士没有进一步询问每次排尿的量,排尿次数,排尿后是否还存在腹胀,亦未认真作护理体检,缺乏关键资料收集,导致误诊。
2.预防与治疗
①手术期护理
术前护士要认真指导患者训练床上排尿直至患者确实掌握,并且术前排尽膀胱内尿液。术后在麻醉药物残存时减慢输液速度,从而减慢尿液产生。一旦忠者有尿意,鼓励排尿。病情允许可以下床排尿时,为患者遮挡屏风,减少噪音,控制室内人员走动,为患者提供舒适隐私环境。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后再开启镇痛泵,当患者自我感觉排尿不畅时即关闭镇痛泵,待排尿后再次开启,可使尿潴留的发生率下降。如手术I甘问延长或麻醉恢复延迟,预计短时问内不能自行排尿忠者可预防性置导尿。
②注重患者主诉及体检
护士不仅婴倾听患者主诉,仔细询问尿量,有无尿意、尿频尿急等,细致准确的护理体检亦重婴。对充溢性尿失禁患者体检发现腹膨隆,触诊可及包块,IIlJ诊膀胱浊音区在耻骨联合上,说明存在尿潴尉。肥胖者下腹膨隆不明显,叩诊膀胱浊音区不度,增加出院体质量。出生初期新生儿的喂养尤为重要,因而我们认为在实施母乳喂养时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母乳喂养的新知识、新观点,更为客观地评估产妇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指导最适宜的喂养方法,既有利于母亲的产后恢复又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