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

发布日期:2014-10-04 17:05:14 浏览次数:1595

肿瘤:常见.约占本病的1/3以上,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及邻近结构,神经鞘膜瘤约占47%,其次为脊髓肿瘤,髓内恶性胶质瘤占10.87%左右;肾及胃肠道等转移癌多见于硬膜外,脊柱恶性肿瘤可沿椎管周围静脉丛侵犯脊髓,淋巴瘤白血病少见;

炎症:脊髓非特异性炎症、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严重椎管狭窄、椎管内反复注药以及多数椎问盘病变、反复手术和脊髓麻醉等可导致蛛网膜粘连或压迫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引起脊髓、神经根受累症状;结核和寄生虫等可引起慢性肉芽肿网膜炎和蛛网膜囊肿等;化脓性炎症血行播散可引起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脓肿

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问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等均可导致椎管狭窄;

先天性疾病:如颅底凹陷症、寰椎枕化、颈椎融合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

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腰穿后可致硬膜外血肿致使脊髓受压。急性脊髓压迫症多源于脊柱旁或硬膜外病变,慢性脊髓压迫症多源于髓内或硬膜下病变。

脊髓受压早期可通过移位、排挤脑脊液和表面静脉血流得到代偿,外形虽有明显改变.但神经传导径路并未中断,可不出现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后期代偿可出现骨质吸收,使局部椎管扩大,此时通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脊髓受压产生病变的性质和速度可影响代偿机制发挥的程度,急性压迫通常无充分代偿时机,脊髓损伤严重;慢性受压时能充分发挥代偿机制,损伤相对较轻,预后较好。病变部佗对损伤后果亦有影响,如髓内病变直接侵犯神经组织,症状出现较早;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由于硬脊膜阻挡,脊髓受压较硬膜内病变轻;动脉受压供血不足可引起脊髓变性萎缩,静脉受压淤血则导致脊髓水肿

神经根症状:病变较小,压迫尚未及脊髓,仅造成脊神经根的刺激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固定,局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的皮节区域。疼痛剧烈难忍,被描述为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有时出现相应节段束带感。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根症状可由一侧、间歇性转变为双侧、持续性。早期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为节段性感觉缺失。病变位于脊髓腹侧者可无根痛症状,早期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表现为相应支配肌群的肌束颤动,以后…现肌无力或肌萎缩。这些早期症状的分布部位对脊髓受压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

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累产生对侧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压迫平面高者症状明显。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累产牛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减弱或缺失。晚期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运动障碍:一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侧肢体痉挛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双侧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痪,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痪。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

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缺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缺失;锥体束受累出现损害平面以下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

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留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圆锥、马尾病变出现尿便失禁。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脱屑,指/趾甲失去光泽,皮下组织松弛,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压疮)。C8-T1的灰质侧角内有睫状脊髓中枢,损害时产生Horner综合征,为一有价值的定位体征

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为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如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动力学变化对确定脊髓压迫症和脊髓受压的程度很有价值。如病变造成脊髓蛛网膜下腔堵塞时,在堵塞水平以下的压力很低甚至测不出,部分堵塞或未堵塞者压力正常甚至增高。压颈试验可证明有无椎管梗阻,但试验正常不能排除梗阻;如压颈时压力上升较快、解除压力后下降较慢,或上升慢下降更慢提示不完全梗阻。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Froin征。通常梗阻愈完全、时间愈长,梗阻的平面愈低,蛋白含量愈高。在梗阻平面以下腰穿放出脑脊液和压颈试验可能会造成占位性病灶移位使症状加重,应予注意。怀疑硬脊膜外脓肿时切忌在脊柱压痛处腰穿,以防导致蛛网膜下腔感染。

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病前多有感染病史,数小时或数日后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急性期脑脊液动力学试验一般无梗阻,脑脊液白细胞增多,以单核和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脊髓MRI有助于鉴别。

脊髓空洞症:起病隐匿,病程时间长,早期症状多见于下颈和上胸脊髓节段,亦可扩延至延髓。典型表现为病损节段支配区皮肤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神经根痛少见,皮肤营养障碍改变明显oMRI可显示脊髓内长条形空洞

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呈缓慢起病、出现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体征。血清中维生素B12缺乏、有恶性贫血者可确定诊断。

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去除病因,可行手术治疗者应及早进行,如切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板减压术及硬脊膜囊切开术。恶性肿瘤或转移癌可酌情手术、放疗或化疗。硬膜外脓肿予以椎板切除清除脓肿并长期抗感染治疗。对于脊髓出血以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如果由于血管畸形所致的出血,可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部位,考虑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急性脊髓压迫更需抓紧时机,在起病6小时内减压,如硬脊膜外脓肿应紧急手术并给予足量抗生素,脊柱结核在行根治术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

瘫痪肢体应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长期卧床者应防治泌尿系感染、压疮、肺炎和肢体挛缩等并发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