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家医院对血吸虫病比较权威
问:北京有哪家医院可以查血吸虫病?县医院是哪家医院?●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1●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目前怀疑自己有血吸虫病
答: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对血吸虫普遍缺少免疫力,常因防洪抢险、打湖草、捕鱼摸蟹、游泳等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被感染而引起畸形血吸虫病。患者以农民、渔民较多,男性为多,15到30岁青壮年为多。粪便入水、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至1957年,中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多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北纬22°0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50)。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隔离状态。 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据了解,急性血吸虫病人中约有半数的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咳嗽、胸闷、发热、腹泻或排脓血便,肝脾肿大与压痛和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接触疫水后,平均潜伏期为2周到3个月。 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有的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化验大便时才能查到虫卵,才被发现。多表现为腹泻、腹痛症状,每日1到2次,便稀、偶带血,重者有脓便血,伴里急后重,常常肝脾肿大。随着疾病发展,出现乏力、消瘦、体力减退,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由于夏秋季节是血吸虫病的高发时段,所以个人目前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如果周围出现了血吸虫病人,应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新鲜粪便污染水源,同时积极采取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结合物理和化学药物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个人必须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如必须在疫水中作业时则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涂抹防护药物,如氯硝柳胺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乳剂,或穿防水胶鞋、塑料防护裤等。 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愈“血吸虫病”的中药偏方: 1)急性期 发热微恶寒,持续不退,腹痛、腹胀、腹泻,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 青皮10克、川朴10克、半夏10克、苹果6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滑石30克(包煎)、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生山栀10克、槟榔15克、苦参30克、半边莲30克。 主治:清热化湿,杀虫。 2)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1.湿阻气滞血淤:腹胀、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或有脓血,腹部症块。舌紫苔白,脉濡缓。 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川朴10克、茵陈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没各6克、郁金12克、冬皿皮15克、炮山甲,5克。 主治:化湿理气、活血消症。 2.肝郁脾虚:胁腹胀痛,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便溏腹泻,脉弦细。 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30克、白术10克、木香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郁金12克。 主治:疏肝健脾。 3.肝肾阴虚:胁腹胀痛,口干,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红,脉弦细。 枸杞子15克、生热地各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 赤芍15克、川楝于10克、郁金12克、鳖甲15克(先煎)。 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活血。 4.脾肾阳虚:腹胀膨隆,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舌淡,脉沉细。 熟附子10克、肉桂3克、桂枝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于15克、泽兰15克、白术10克、猪苓15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30克、莪术10克、木香10克、鳖甲15克(先煎)。 主治:温补脾肾,化淤行水。 3)经验方:鸦胆子仁0.3克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