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与面肌瘫痪相关的词条

发布日期:2014-11-13 00:46:14 浏览次数:1595

面肌瘫痪(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

面肌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类面肌较其他动物发达,这与

瘫痪 瘫痪 病证名。又名瘫痪风。见《外台秘要》卷十四。指肢体痿弱不用的病证。《医贯·中风论》:“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无用也。”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侵袭经络所致。症见四肢痿废

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后再注入乙醇0.1ml。如此反复注射直至面肌抽搐停止、面肌瘫痪出现而不严重或口角肌肉瘫痪而保留其闭眼功能时为止。一般50%乙醇注射剂量为0.3~0.5ml。如注射量过大或过急,则可产生该侧面肌严重瘫痪,不易恢复。

2.后外侧入路

面肌抽搐茎乳孔酒精注射后再注入乙醇0.1ml。如此反复注射直至面肌抽搐停止、面肌瘫痪出现而不严重或口角肌肉瘫痪而保留其闭眼功能时为止。一般50%乙醇注射剂量为0.3~0.5ml。如注射量过大或过急,则可产生该侧面肌严重瘫痪,不易恢复。

2.后外侧入路

核下瘫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 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最后修订于 20

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地保留其他面肌的收缩功能,减轻面肌瘫痪。

热凝温度的调节:开始时采用45~50℃低温,这样只形成可逆性神经毁损灶,如无面肌瘫痪,可逐渐升高至60~70℃,以制作永久性毁损灶。每次热凝时间10~15s,不可超过30s,并随时根据面瘫的情况中

面神经损伤肌萎缩,影响语言和咀嚼,目前已少用。

面—副神经吻合术

此术是将副神经的中枢段与面神经的周围段行对端吻合,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较高,大部分病人在术后3~5个月即有面部肌肉运动的恢复。其缺点是原副神经所支配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将发生瘫痪

喉返神经瘫痪(声带麻痹)疾病名称:喉返神经瘫痪(声带麻痹)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症状体征单侧喉返神经瘫痪者有声嘶或失音、发音漏气状。双侧喉返神经瘫痪者可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喘鸣。诊断检查①单侧喉返神经瘫痪者,声带位于旁正中位,不能外展也不能内收,声门闭合时呈半边三角形。

Bateman氏斜方肌移位术治疗三角肌瘫痪手术名称

斜方肌移位重建三角肌功能(Bateman法)

别名

Bateman氏斜方肌移位术治疗三角肌瘫痪;Bateman法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分类

骨科/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上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运动功能重建/肩外展功能重建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由于颊肌瘫痪,咀嚼时易咬伤颊黏膜,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严重损伤者,面肌麻痹显着,甚至见于面部休息时。病人下半部面部肌肉松弛、面纹消失

咽麻痹(软腭麻痹或软腭瘫痪)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软腭瘫痪是咽部瘫痪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生原因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二种,可以单独或合并其它神经瘫痪出现;咽缩肌瘫痪极少单独出现,常与食管入口、食管和其它肌群同时出现,引起咽缩肌瘫痪的原因大致和软腭相同;咽肌痉挛大多原因不明,患

体百舒理作用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地巴唑的适应证1.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2.溃疡病、胃肠道痉挛。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等。4.滴

体百静理作用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地巴唑的适应证1.轻度高血压和脑血管痉挛。2.溃疡病、胃肠道痉挛。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等。4.滴

地巴唑理作用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地巴唑的适应证1.轻度高血压和脑血管痉挛。2.溃疡病、胃肠道痉挛。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等。4.滴

苄苯咪唑理作用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地巴唑的适应证1.轻度高血压和脑血管痉挛。2.溃疡病、胃肠道痉挛。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等。4.滴

体白舒理作用为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对中枢神经有轻度兴奋作用。地巴唑的适应证1.轻度高血压和脑血管痉挛。2.溃疡病、胃肠道痉挛。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等。4.滴

面肌抽搐)肌电位,此称为MD-OC 反应。正常人无此反应,而面肌抽搐患者MD-OC 反应均存在。

疾病病因

面肌抽搐的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为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道,手术及尸检材料已证实面肌抽搐是由于某种压迫使面神

面神经阻滞疗法即使不注药,也会不同程度地终止面肌痉挛,故可应用此法进行面神经压榨,注射局麻药时,阻力很大,孔内注药不超过0.5ml。

并发症

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输液对症处理。用神经毁损药物后,可出现严重面肌瘫痪。最后修订于 2012年8月3

一叶萩碱髓灰质炎及其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瘫痪,对神经衰弱、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和耳聋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一叶萩碱的禁忌证(尚不明确)注意事项1.穴位注射不可注入血管内。2.面部注射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肿胀

叶萩碱髓灰质炎及其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瘫痪,对神经衰弱、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和耳聋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一叶萩碱的禁忌证(尚不明确)注意事项1.穴位注射不可注入血管内。2.面部注射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肿胀

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肉集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便失禁等;

(2)焦虑症、恐怖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

生物回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肉集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便失禁等;

(2)焦虑症、恐怖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眼球震颤、意向震颤。还有部分病例可有舌肌和面肌的肌束颤动。并可出现面神经瘫痪。

眼球运动障碍

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即上视困难,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病理束征阳性或阴性),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各约占60%)。慢眼球运动(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眼球震颤、意向震颤。还有部分病例可有舌肌和面肌的肌束颤动。并可出现面神经瘫痪。

眼球运动障碍

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即上视困难,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病理束征阳性或阴性),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各约占60%)。慢眼球运动(

卟啉病性周围神经病瘫痪,后者以近端和下肢为重。少数病人肢体远端感觉缺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几天内病情可有好转,但严重肌无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特别是延误诊治时。

脑神经常受累以第Ⅶ、Ⅹ对最为常见,第Ⅴ、Ⅺ、Ⅻ对也可受累。主要表现为构音、吞咽障碍和面肌瘫痪

急性骨髓灰白质炎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脊灰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小儿惊瘫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小儿麻痹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脊髓前角灰质炎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Heine-Medin病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脊髓灰质炎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前胫肌等较远端手足小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躯干肌群瘫痪时头不能竖直,颈背乏力,不能坐起和翻身等。瘫痪程度可分为6级:0级(全瘫痪):肌肉刺激时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近全瘫痪):肌腱或肌体略见

核上瘫上瘫是指损伤发生在脑神经核以上节段,如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包括皮质核束或其起始区锥体细胞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口水,不能作鼓颊、露齿和吹哨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1)常见症状

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构音障碍、面肌瘫痪、眩晕头痛晕厥癫痫发作、感觉障碍、瘫痪、肌肉萎缩步态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

(2)主要疾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掌握:

Bristowe氏综合征呕吐、眩晕和视盘水肿

胼胝体膝部受损时早期即出现精神症状、面肌麻痹、偏瘫肢体的上肢比下肢重;胼胝体体部受损可出现两侧性偏瘫;胼胝体尾部受损则先有下肢瘫痪、面肌麻痹缺如,常有共济失调步态。

鉴别诊断(一)颞叶肿瘤(frontal

贝尔麻痹族维生素肌注。

3.急性期给予理疗或热敷等。

4.尽早开始进行瘫痪面肌的功能训练。

5.针疗、按摩等。

6.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膜炎

7.长期不恢复可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期应尽早使用激素,面瘫轻者口

偏瘫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③痉挛性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

面肌痉挛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病人于6 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该方法目前已较少采用。

5.其他手术方法 如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可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瘫痪代替抽搐

通用名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的原型药从尿中排出。有蓄积作用。 适应症用于巴比妥类中毒、瘫痪、弱视

用法用量

皮下或肌内注射 常用量一次1~3mg,极量一次5mg。

不良反应

可出现惊厥、呼吸肌痉挛和呼吸运动受限。

禁忌症

高血压、动脉硬化、肝肾功

颞叶症状群轻瘫单瘫、锥体束征,但瘫痪不明显。

(二)基底动脉血栓形成(basilar artery thrombosis) 表现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四肢瘫痪。共济失调主要为四肢的共济运动不协调。瘫痪多经几小时或1~2天才达

荔枝中毒。重者可突然昏迷,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大多有阵发性抽搐或某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瞳孔缩小或散大,或面肌、四肢瘫痪,大多在1-2日内消失,在循环系统方面,可有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发绀血压低。如果连日进食大量的荔枝,又出现上述症状,因想到荔枝中毒

面神经损害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颊部被牵向健侧,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

表情肌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类面肌较其他动物发达,这与

唇舌水肿及面瘫综合病较迅速,面舌肿胀并伴肿胀侧面肌瘫痪,常可见舌面肿起或有较深纵向裂沟的舌体,为本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本综合征由Melkersson(1928)首先描述,之后Rosenthel(1930)发现除面、唇部肿胀伴面肌麻痹外,尚有舌面纵向裂沟,

运动神经元疾病及瘫痪的部位,有无肌肉颤动。症状发展情况,波及范围,病情进展速度。疾病病因有无铅、汞中毒,外伤及感染a史,家族史。诊断检查1.体检 注意有无舌肌萎缩及震颤,软腭及声带瘫痪,面肌及咀嚼肌萎缩无力,下颌反射亢进。注意手部肌肉(大、小鱼际肌、

Machado-Joseph 病不伴眼外肌瘫痪,无锥体外系征,症状较轻,死亡年龄60 岁左右。Ⅲ型又称Machado 病,占47%,发病年龄较迟,50~60 岁或60 岁以后起病,以小脑功能障碍及运动神经多发性神经病(对称性四肢末端肌萎缩)为主,伴或不伴眼外肌瘫痪及锥体束

僵蚕全蝎敷治方

处方

僵蚕3钱,全蝎2个(去毒),香皂3个。

制法

共捣成泥。

功能主治

祛风痰,止痉挛。主面肌抽筋,口眼斜。

用法用量

随意糊之。温酒或开水和服亦可。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最后修订于

面神经手术速恢复。将神经-肌蒂缝合在其他部位的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神经新冲动引起肌蒂去极化,并“溢流”至受肌,引起受肌去极化。受肌出现功能恢复,其时间仅相当肌蒂和受肌愈合所需的时间。实验证明,神经-肌肉蒂可发出神经细支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形成运动终板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