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放线菌病怎么治疗
颌面部放线菌病有什么症状?
发病年龄主要在20~50岁,男性常为女性的2倍。颌面部放线菌病有哪些症状?早期症状为涎腺局部出现无痛性小肿块,逐渐增大,检查发现腺体肿大,组织较硬,并有压痕,挤压腺体导管口无分泌物流出,肿块不活动,很快有脓肿形成,出现疼痛或热感,表面皮肤呈暗红或紫色,板状硬,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炎症继续发展,表面皮肤变软,脓肿逐渐破溃,流出淡黄色粘稠脓液,肉眼或取脓液染色检查,均可查见硫磺颗粒。破溃排脓后的炎症浸润灶,不久就在其周围又形成新的结节和脓肿,脓肿互相沟通,形成瘘道而转入慢性期,瘘管口有不整齐的肉芽组织。以后若伴有化脓性感染时,还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体温高达38.5~39℃以上,这种急性炎症与一般炎症不同,虽经切开排脓,炎症可有好转,但放线菌病的局部板状硬肿胀不会完全消退,愈合后留下紫红色萎缩性疤痕。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药物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一.治疗颌面部放线菌病的药物
抗生素及磺胺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1.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U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2.磺胺类药物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配合应用。3.碘制剂 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一般常用5%~10%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4.免疫疗法 也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0.5ml,以后每2~3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渐增至0.7~0.9ml,以后每次再增加0.1ml,全疗程为14次,或达到每次2ml为止,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二.手术疗法
放线菌病已形成脓肿或破溃后遗留瘘道,常有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或刮除肉芽组织,由于在腺体内病变界限不清,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常将腺体一并摘除。三.高压氧疗法
由于放线菌是厌氧性细菌,近年来应用高压氧治疗放线菌病,对抑制放线菌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当前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