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应重视运动障碍疾病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4-10-20 07:29:12 浏览次数:1595

应重视运动障碍疾病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来源: 本站原创

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累及脑内基底节的一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抽动症等具有一系列的神经心理症状相关特点,也有认为包括强迫症l1-21。近期,基底节结构与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联系环路才被确定。这产生了对一些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新”的诠释。这些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及认知神经心理学改变。基底节特别是与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质结构的联系,可引起一系列包括认知障碍改变在内的神经精神症状,构成了基底节功能障碍的功能一结构关联基础。

基底节的解剖基础和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一般认为基底节由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及伏核组成。尾状核加壳核总称为(新)纹状体,而壳核和苍白球被称为豆状核,从种系发生上,苍白球被称为旧纹状体。另一个术语“腹侧纹状体”,是Meynert基底核和杏仁核的伸出部分,又被用来描述紧靠边缘系统的基底节部分,这个部位与认知心理和行为关系密切。也有将杏仁核(与内隐、外显记忆尤其与恐惧、认知高度相关)包括在基底节内,因为其在基底节和边缘结构间占有重要位置。纹状体接受大量的来自于大脑皮质、黑质及杏仁核传来的神经冲动。基底节联结的最新观点来自于环路学说,这些环路遵循互相隔离的总原则,其传出纤维被输送到额叶的特定区域l 3】。

神经科学家继续在局部脑部器质性损伤的患者以及动物模型中,确定“责任病灶”及其相关的精神心理症状.近期如海马结构与痴呆癫痫关系的广泛研究,较远期如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外科大师Penfield在难治性癫痫患者开颅手术“偶然”无意、有意皮层刺激后的种种发现,尤其是双颞叶切除的典型HM(Henry M.)癫痫等病例研究(与麻省理工学院Corkin等合作),催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近5O年来功能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直是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如Sperry对术后裂脑人的大脑半球间失联络和功能一侧化研究,在1981年获得诺贝尔奖。

外显性记忆和内隐性记忆基底节业已走出过去仅为皮质下运动结构的“阴影”,成为认知活动的重要组织,而基底节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是我们目前所忽视的领域。近期提出认知神经科学异常活跃的外显性记忆和内隐性记忆的概念,其中基底节是程序性及技能性学习等内隐记忆的关键组织。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多重记忆系统(multiple memory system)t ,即认为脑内存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多个记忆子系统,国际上对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认识早先大多来自对脑损伤后记忆障碍患者分离现象的研究。记忆有多种分类,从认知科学角度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陈述性记忆)是长时记忆的一种,是指需要有意识提取的记忆。包括情节(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2种。情节记忆是指有关个人自传性质的记忆形式, 而语义记忆则是指事实和有关世界的一般知识。研究表明.海马区是与情节记忆等外显记忆有关的重要部位。内隐记忆的信息可以通过意识、也可不通过意识取得,一般不需有意识地提取,但能通过作业成绩的改善而体现出来。内隐记忆大致有程序记忆、启动效应和某些类型的条件反射l 4l,与基底节关系密切。①程序记忆:这里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有效驾驭环境的运动、知觉和认知技能。虽然这些技能的部分信息是可陈述的,但技能本身是自动的、无需有意识提取有关方面信息,最近的研究提示这些技能、程序的学习和保持与皮质纹状体系统及新皮质有关。② 启动效应:过去接触到的知觉刺激体验能无意识地提高以后辨别那些刺激的能力,在测试中对曾受过的旧刺激比新刺激反应要快、正确率要高,比如在语义启动(自由组词)和残图命名等测试中反映出启动效应的影响。

在猴训练条件反射中业已观察到基底节细胞的兴奋,而在兔眨眼条件反射训练中,也观察到此类学习的基底节细胞兴奋过程。在人类,Ashby等[61提出多系统分类学习的神经心理学假说,即认为新纹状体,特别是尾状核是内隐系统的关键组织,而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对语言处理系统起关键作用。

Zhang等f 7_的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研究也支持纹状体参与认知过程。外显记忆障碍主要在中颞叶和丘脑乃至额叶.尤其以海马萎缩为特征的诸如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内隐记忆主要是涉及启动效应,以及或多或少涉及到对新局面和任务的训练改善『比如程序性学习(procedurallearning),也有认为包括知觉学习],往往不涉及有意识地收集既往的事件记忆等。程序性学习在轻、中度(甚至包括晚期)的AD患者似乎相对保存,我们对PD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程序性学习等认知功能进行了系列研究8_”]。

内隐记忆主要涉及启动效应ll 2l,以及或多或少涉及到对新局面和任务的训练改善f比如程序性学习,属于内隐记忆),知觉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目前一般认为属内隐认知概念范畴。另外外显记忆障碍典型表现为海马萎缩,如AD等。陈生弟等I13]对PD包括认知在内的非运动症状研究、合理药物治疗和认知保护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李淑华等lI4_对PD等认知进行了外显记忆和工作记忆系统研究,提示PD患者有工作记忆的障碍:汪凯等 】对基底节疾病之一的肝豆状核变性等的情绪认知研究,提示基底节病变患者的厌恶情绪、认知有障碍;同时金梅等 也对基底节损害的语言认知改变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自动书写、看图书写和主动书写有基底结损害组较对照组明显异常PD的认知心理学PD是最主要的基底神经节异常疾病。在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AD。在临床治疗方面,因为没有一种药物和手术能明确阻止疾病的发展,故目前治疗主要在于控制症状、加强康复和心理支持,即尽可能维持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

PD本身有神经精神症状及认知改变。临床症状主要是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和抑郁,病理上PD黑质、蓝斑、基底核、中缝核和背盖腹核的色素减少及多巴胺神经元缺失。部分发病前没有精神症状的PD患者病情进展出现“开关现象”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境状态波动。淡漠也是PD常见症状,已有研究认为与大脑前部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

认知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智力过程、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和记忆提取的速度减慢,可因额.皮质下环路的破坏而引起皮质下功能异常,认知障碍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

近10年来. 中国大陆接受脑深部电刺激器(DBS)的难治性PD患者(medically refractory PD)已有1 000多例(全世界有3万余例)。DBS对早期药物显效、对中后期无效PD患者的适时介入再次受到神经内、外科医师的普遍关注(在西方也由内科医师来植入DBS),且正密切注意其远期康复预后尤其是可能的神经心理学异常改变_l8j。

总之.虽然对基底节的解剖结构已研究多年,近10余年来这些结构与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联系环路及功能才被进一步确定。不似海马与痴呆的关系确定较早㈣。目前对基底节相关疾病进行一些神经精神症状“新”的诠释,包括运动障碍和认知神经心理学障碍两大类。考虑到基底节的广泛联系,特别是与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质结构的联系,临床上引起一系列神经心理症状(包括认知障碍、情感改变),包括一些特别的未被主流接受的诊断术语如“基底节性癫痫”和“基底节性痴呆”乃至“基底节性失语”。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进行功能一结构的甄别和澄清。本论文网专业从事硕士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经济学硕士论文

前一篇:论心理学在职业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后一篇:中国心理学城乡分野的文化心理学批判与反思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