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02 21:12:49 浏览次数:1600

由黑暗色真菌(包括双极霉属,分枝瓶霉属,分枝孢子菌属,德勒霉属,外瓶霉属,产色芽生菌属,瓶霉属,支孢霉属,Ochroconis,鼻毛癣菌属,线形担子菌属和万氏菌属)引起的皮下组织,鼻窦,脑及其他组织的感染。

由暗色真菌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形成肉芽肿和化脓性感染。主要侵犯四肢。农民及工人较多见,男多于女。致病菌种在中国北方以卡氏枝孢霉,南方以裴氏着色霉为多见。暗色真菌常发生于植物、土壤等处,经外伤进入皮肤而感染。开始为小丘疹,扩展形成暗红色状斑块,许多损害互相融 合,或扩大而形成大片皮损。有的形成溃疡继发感染,也有的中心愈合向四周扩展。脓液检查找到棕色厚壁孢子即可确诊。培养可鉴定菌种。并发症可因瘢痕收缩、毁形影响功能,也可形成象皮肿。组织病理真皮有肉芽肿改变。巨细胞内或脓肿中可找到棕色厚壁孢子。早期损害切除、植皮,局部热疗;大片损害口服氟胞嘧啶 ,合并静滴二性霉素B,然后切除、植皮;或口服氟胞嘧啶加酮康唑,近来试用氟康唑、伊康唑有效。

症状和体征

着色芽生菌病为一种皮肤感染,受累者大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有免疫功能的正常人。其特征为乳头状瘤样结节形成,并有溃疡倾向。多数感染从患者的一只足或腿部开始,但身体的其他暴露部位也可受感染,特别是皮肤破损处。疾病初期为小而瘙痒的丘疹并不断扩大,与皮肤癣菌病(癣菌病)相似。病变可扩展,形成暗红或紫罗兰色的,边界清楚基部坚硬的斑块。数周或数月后可沿淋巴引流道出现高出皮肤约1~2mm的新病变。在斑块中心出现坚硬的,呈暗红色或灰色菜花状的结节突起,在4~15年的病程中,逐渐延伸覆盖肢体。可发生淋巴管堵塞,可有持续性瘙痒,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溃疡,偶尔可引起败血症

诊断,预后和治疗

后期着色孢菌病病变具有特征性的外观,但早期病变可能被误诊为皮肤癣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培养,与众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特殊的皮肤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相区别。普通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组织标本很易辨认出暗色真菌,表现为分隔的,反映出其自然黑色成分的棕褐色小体。Masson-Fontana黑色素染色可确定其存在。为鉴定致病菌种需作培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