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颅内高压症
究其病因可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药物及毒素等,也有原发性良性颅内高压即原因不明者。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展起来的颅内高压。至于引起颅压增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脑实质本身的肿胀抑或是脑脊液变化所致现仍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但证据不多Karahalios等(1996)发现:所有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患者都有脑静脉压增高,在这种情况下脑脊液吸收受阻可引起颅压增高但脑静脉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抑或是结果尚不清楚。在对良性颅内高压症患者进行持续脑脊液监护时发现脑脊液压力存在着不间断地、无规则地波动性升高,当压力升高呈平台状持续20-10in后会突然降至正常水平就像把增加的CSF引流出去(Johnston与Paterson,1974)。相当一部分患者据报道有月经不调或闭经,有些是孕妇,有些有内分泌系统功能不调,还有的服用过四环素、吲哚美辛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也有报道与维生素A中毒有关。据推断上述情况均与良性颅内压增高有关,但无实质性证据。
二、流行病学
本症多发于肥胖者、青春期或年轻女性据报道90%以上患者为女性,并且90%以上患者为肥胖症患者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每年1/10万但在20-4岁的肥胖女性中为每19/10万(Durcan等1988)。
5.无其他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存在。
6.若脑脊液检查异常则诊断不成立。 二、鉴别诊断
主要有硬膜静脉窦隐性栓塞、弥漫性脑胶质瘤病、癌性脑膜炎、肉芽肿性脑膜炎及微型脑动脉畸形等以上病变的主要特征是都能引起头痛,视盘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但在影像学检查中无占位性病变可见神经体检中无其他定位体征脑硬膜静脉窦栓塞(包括脑大静脉栓塞)与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在临床上有时几乎无法区别但脑硬膜静脉窦栓塞发病急头痛多位于顶部并可有癫痫发生。注意MRI或增强对比CT时上矢状窦的形状有助于鉴别诊断。
心电监护
1、气道管理及心肺功能监测
保证足够氧供是重要的急救措施。良性颅内高压症病人由于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压增高,出现缺血、缺氧,脑组织灌注量不足。因此,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20-0cm)。头颈保持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气道,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并充分吸氧(面罩吸氧或鼻导管给氧2-L/min)。必要时考虑气管插管。持续血氧饱和度和定时血气分析监测,以及持续心电监护。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良性颅内高压症(脑出血、脑梗死)病人在最初发病几小时内,病情变化很大,每0.5-小时观察记录1次。尤其是神志、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血压、呼吸、体温等动态观察,可提示脑水肿的程度,颅内高压的改善情况,有无脑疝形成等。如脑卒中后明显的头痛、倦睡、哈欠、频繁呕吐、瞳孔忽大忽小单独或联合出现,均提示早期颅内高压。如出现浅慢的深大呼吸,多提示有呼吸中枢的压迫症状,预示有脑疝形成。监测体温,在病人发病后72h内,测量体温1次/2h。低温可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容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特别是对伴有高热的高颅内压病人更为有益。高热者采用持续24h头部冰帽,大血管处冰敷,卧于冰毯等,或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通常降温至32-3℃,维持3-d,然后逐渐复温。护理中应准确控制头温的改变,行物理或药物降温的体温观察。
3、预见性护理
良性颅内高压症
良性颅内高压症病人的颅内高压、脑水肿均有可能发生脑疝的危险,应及时提出有潜在并发症——脑疝形成。其措施是观察有无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剧烈头痛呈阵发性伴频繁呕吐,意识改变等表现是脑疝形成的前驱症状。特别是晚间值班护士,要重视突然发生的改变,要注意病人的主诉。本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清醒后突发尖叫、头痛、昏迷、再次出血加重。大便秘结者,给予缓泻剂,使病人减少或避免排便屏气用力,避免大剂量高位灌肠通便,以免导致颅内压骤增的危险。 4、控制颅内高压及药物不良反应
①由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出现的时间,多发生在出血后。3-h呈轻度水肿,12h为中度,24h可达重度。因此争取时间在出血6h左右,遵医嘱及时、准确地应用脱水治疗,护士应积极配合早预防、早治疗。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加压给药在1020min快速滴注;呋塞米2040mg两者交替静脉注射,1次/48h;如心、肾、肺功能不全者,宜选用10%甘油果糖缓慢静脉滴注,250ml/6090min,12次/d;白蛋白对抗渗透性水肿效果好,且较少的反跳作用,选用20%白蛋白,50-00ml/d,持续510d,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形成。②在大量使用脱水药物后,药物使体内水份排出体外的同时也带走大量的电解质。故长期大量使用脱水剂可导致电解质平衡紊乱,过度脱水可使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甚至低血容量休克,也可发生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而呈高渗状态,甚至导致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监测血压、电解质,渗透压及心肾功能等,根据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并防止药物外渗,以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良性颅内高压症
本组未发生以上不良反应。③甘露醇连续多用可损害肾功能,激素可引发糖尿病或应激性溃疡,而停用甘露醇后可出现反跳现象等,所以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观察病人的血糖、尿糖,大便潜血试验,及时给予治疗护理。本组1例使用甘露醇的第2天出现肉眼血尿,改用甘油果糖;1例“反跳”,立即予甘露醇治疗,加用白蛋白;2例应激性溃疡,停用激素,加强止血、护胃治疗。上述病例均及时发现,治愈出院。 5、心理支持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勿随意起床活动,病人神志转清后,往往要求下地排尿、排便,应尽量说服病人在床上使用便器。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降低颅内压,使脑循环、脑代谢紊乱得以改善。突然发生的昏迷,病情加重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剧烈的心理打击,或恐惧焦虑,应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保持镇静,避免情绪激动等致血压升高,血管破裂再次出血。本组1例在病情稳定后14d表现极度兴奋,激动后再次发生出血死亡。故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不良刺激,促进病人康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