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胆道蛔虫病及其治疗的记载

发布日期:2014-10-09 04:00:04 浏览次数:1600

描述胆道蛔虫病及其治疗方法的文献,以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为最早。

蛔虫,在我国古代称为蚘。张仲景在该书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证治一节中,有详细记载。根据书中描述的症状,由于腹中有蛔虫,引起了心痛,同时还吐出了蛔虫。大家知道,古代中医所说的心痛的涵义是比较广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脏病绞痛,而是指心窝部,也即胃脘部疼痛。痛时吐出口涎,阵阵加剧,痛一会儿又止住,吃东西后可有呕吐,甚至还吐出蛔虫。

上述这些症状,是比较典型的胆道蛔虫病的表现。肠中的蛔虫有钻小孔洞的习性,当人体的内在环境条件(例如温度、酸硷度)发生变化时,蛔虫就要活动,往上钻入十二指肠、胆道孔以及胃中去,当蛔虫往胆道中钻入时,人体就会发生剧烈的阵发性疼痛。这时候,总胆管口的奥狄氏括约肌剧烈收缩。疼痛剧烈时,甚至可以发生昏厥,所以中医叫蛔(蚘)厥。蛔虫有可能被马蜂窝嵌顿在括约肌口上。蛔虫如进入胃中,患者就会发生恶心、呕吐,还经常发生吐蛔。

胆道蛔虫病后果严重,有时蛔虫还会长驱直入,从总输胆管钻到肝管甚至胰腺管里去,引起致命的急性胰腺炎肝炎等等。

张仲景在书中提出用乌梅丸来治疗。根据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乌梅本身虽然没有杀死蛔虫的作用,但它有抗过敏作用,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如果把它与其他药物配伍,比如上述书中提出的乌梅丸配方,则具有使蛔虫退缩,离开胆道的作用。因此,《金匮要略方论》中提到的乌梅丸治蛔厥,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除进入胆道的蛔虫的有效方剂。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