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别名:
概述: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是既密切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疾病均来源于肠道蛔虫。1932年,英国医生Mure在我国施行了首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1942年,华西医大施行了第2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从而揭开了东方胆道外科的新页。自发现胆道蛔虫以来的资料记载,本病至少在我国肆虐了半个世纪,并成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胆道蛔虫病的发病率始呈..[详细...]
病因:
胆道蛔虫病发生大致有以下因素:①蛔虫可做摇摆、迂曲翻转、折返等运动,能在肠中游走;②一般情况下蛔虫在肠内头向胃端,吸噬食物渣和肠液,蛔虫有喜碱厌酸的特性,低胃酸为蛔虫上行的诱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胆道蛔虫病人平均胃酸值低。儿童和孕妇发病率较高可能也与其低胃酸有关。③蛔虫有钻孔习性,上行至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进入胆道④全身或局部疾患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环境改变如发热、恶心、呕吐、..[详细...]
临床表现症状:
1.胆道蛔虫症以其典型的腹痛为特征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来去突然,间期如常(故被形容为:来似晴天霹雳,去时烟消云散),可伴呕吐蛔虫,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疾病早期一般不伴发热和黄疸。2.肝蛔虫病往往出现在胆道蛔虫病疾风暴雨般的症状之后与后者相比肝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肝脓肿及其并发症(如:胆道出血、腹膜炎、脓胸及肺部感染等)症状与体征。肝蛔虫..[详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验:早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当出现合并症时则显著增高,嗜酸白细胞多增高呕吐物、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或粪便中蛔虫卵检查阳性有助于诊断。其它辅助检查:1.B超检查简便、无创可见胆管扩张,有时亦可发现胆总管内蛔虫声像。2.十二指肠钡餐造影疼痛症状初发,蛔虫尚未完全进入胆道时,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处有条索状充盈缺损(蛔虫影)。3.静脉胆道造影可见胆管扩张,肝内或肝外胆管内有条索状充盈缺..[详细...]
病症治疗: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早年对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因当时对其病理认识不足恐延误手术时机,加上当时胆道蛔虫病发生时往往蛔虫数目较多。目前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利胆驱虫、防治感染,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1.非手术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1)解痉止痛:解除痉挛可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肌内或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5~1mg,儿..[详细...]
病症预防:
手术疗法治愈率和病死率各家报告不一,疗效与确诊率早晚手术时机、病人全身状况、并发症的轻重有关。手术死亡的病例多有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脓毒血症或肝功能衰竭等。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及彻底的驱蛔治疗,提高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及降低胆道蛔虫病的重要措施。[详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