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胆道蛔虫病

发布日期:2014-11-03 15:24:58 浏览次数:1600

胆道蛔虫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因蛔虫窜入胆道,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甚则手足厥冷的临床表现,中医称为“蛔厥”。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较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胃脘及右胁部突然发生剧烈阵发性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坐卧不安或床上打滚,间歇期可完全不痛或隐隐泎痛.常伴有剧烈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病情严重时,可见汗出肢厥,舌淡苔薄,脉沉弦或沉伏.

早期无发热现象,黄疸少见,有亦轻微.如继发感染,可引起胆道发炎胆道出血脓肿等.并有发热、黄疽及血液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诊断要点]

①有突然发作的右上腹钻顶样阵发性剧烈疼痛,甚则辗转不安,面包苍白,四肢厥冷。

剧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

③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

④发热、黄疽出现时,血液白细胞增高。

⑤胆汁检查发现虫卵有助于诊断.

[病机分析]

胆道蛔虫病的发生,多因受寒、发热,驱虫不当、消化不良等冈素。使人体肠胃功能失调,蛔虫妄动不安,窜入胆道,以致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血行不畅,不通别痛.故出现胁腹剧痛,卒然发作,痛引肩背。进而肝胃气逆,则恶心呕吐,甚则吐出胆汁或蛔虫.痛剧则气机逆乱,出现汗出肢冷之严重症状。总括其病机,系肝胆郁滞.气机被阻.血行不畅所致。

U辨证论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胆道蛔虫病的剧痛是其主要症状,应首先解除。但是,根除病因,祛驱杀虫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而在辨证论治中分蛔厥初期和恢复期,分别施治。

1。蛔厥初期

一般为胆道蛔虫病刚发生.以右上腹剧烈疼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由于体质及病变情况不尽相同,又有肝胆气郁。肝胆湿热脾胃虚寒之不同证候,其治疗亦异。

(1)肝胆气郁:为蛔厥初期最常见的证候,除具有上腹部剧烈疼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外,证见汗出肢冷,苔薄,脉沉伏或沉

弦,为蛔虫阻滞,肝胆气郁所致,治疗原则,疏肝利胆,安蛔定痛.

针刺定痛:主要是疏肝理气,利胆安蛔,以达到止痛之目的。常用方法有:

①针刺脾俞、胆俞,用捻转刺入法,至患者有酸麻胀感为止.每隔5分钟捻针一次,留针15-30分钟.如加用电针,则奏效更快,见效持久。

②取主穴迎香透四白、人中,配穴足三里、曲池、至阳.在疼痛发作时,光针刺迎香透四白,捻转5—10分钟,再刺人中, 曲池, 可用震颤法。有隐痛时,针刺至阳、足三里.

③取至阳穴为屯,配合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针至阳穴以单手快速进针,针尖朝上斜刺,约为1.3寸,指力均匀柔和地提插捻转,持续运针5分钟左右,留针30分。疼痛顽固者再配合其它穴位,闲泻法(梁栋富经验).

⑤穴位注射:取双侧胆囊穴,用50%玄胡注射液或复方氯雨嗪,每穴0。5毫升。

⑥指压灵台、至阳两穴.让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由轻至重,直至疼痛缓解为止。

⑦拔罐法:对应腹部疼痛部位在背后拔罐,或腹痛局部拔罐均可获效。

推压摩止痛法:让患者仰卧屈膝位(最好睡木板床),术者站在患者的右侧,以右手拇指指肚上涂少许滑石粉或凡士林润滑剂后,即在患者.卜腹剑突下3—4公分处按压,先轻后重,一几一推一松手法。在连续推压7—8次后.待腹肌放松时,又突然加重压力推压一次,每遍约20--40分。在推压过程中,多数患者可有一阵短暂性剧烈疼痛而呼叫拒按,此时术者应坚持紧压痛处,暂停推动。一俟痛缓再继续上述手法.如患者腹痛消失或减轻时.即可停止推压,说明蛔虫已被迫退出胆道。此法进行时以空腹为宜,并防胃张力过高发生意外。素有溃疡病胃出血者,或肝肿大超过剑突下胆蛔压痛点时,均不宜采用本法。

辨证用方。以上均为治疗胆道蛔虫病出现疼痛为主急用方法,如果效不显著,仍以辨证方药治之,

以乌梅丸合四逆散为主方。

常用基本方:乌梅、黄柏、黄连、党参,当归、附子、桂枝、 川椒、 干姜. 细辛、 白芍、枳实、柴胡、甘草、川栋子、制延胡.

方中以乌梅丸酸苦辛合用,温脏、安蛔、止痛。

用四逆散疏肝利胆解郁,使阳气得以舒展,以治四肢厥冷。更用金铃子散行气舒肝.活血止痛.以加强镇痛之效果。因此本方对于因肝胆气郁而致的病证效果尚佳。

加减;

(2)肝胆湿热:系蛔虫在胆道郁久.化为湿热所致。证见腹痛拒按,呈持续性或阵发加剧.发热畏寒口渴。身目皆黄,便秘便赤,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一般血象增高。此时为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阶段,主要表现为胆管炎胆囊炎

常用乌梅丸去干姜、桂枝、附子.重用黄连、黄柏,并加银花,连翘.茵陈。栀子、大黄.川楝子.水煎服.一日一剂。

如系大便秘结较甚,腑热内结者,可用清胆汤(柴胡、黄芩,银花、连翘、姜半夏.蒲公英、丹参、大黄,玄明粉,水煎服.一日一剂).以清利湿热.佐以通下。

针剂;病情危重者,表现发热增高.黄疽明显.右上腹痛甚拒按者,急用清胆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清胆注射液,即清胆汤去玄明粉,加龙胆草。水煎醇提法作成2009b浓度的溶液.用法:200 9b清胆注射液1 20-20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点滴, 每天一次,至症状及体征消失为止.或症状大部分改善后改为口服法。

(3)脾胃虚寒:多因患者素体虚寒.或蛔厥进一步发展损伤脾胃, 蛔虫妄动不安所致.证见腹痛喜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便溏,苔白润,脉沉弱。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