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盲袢综合征

发布日期:2014-10-03 22:19:21 浏览次数:1600

梗阻病变

结肠的肿瘤及炎症等引起肠腔狭窄,病变组织因全身或局部原因不能切除,为解决结肠梗阻问题,只能行回肠与结肠的捷径吻合,以解决不同程度肠梗阻。在吻合时,在回横结肠袢式吻合或回乙状结肠双端侧吻合时,回肠不扭转与交叉,直接与结肠吻合,造成逆蠕动吻合。即近端回肠内容物一部分先进入旷置的结肠内,然后再进入远端结肠。如不全梗阻,一部分通过狭窄部分进入旷置的近端结肠,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

盲袢综合征的患者,因近端回肠内容物一部分进入旷置的远端结肠,使这段结肠产生蠕动,将大部分内容物送入远端结肠;还有一部分通过狭窄部位进入临置的近端结肠,这部分内容物,有两个途径排出,一是顺蠕动通过狭窄再次排入远端结肠;二是通过逆蠕动从旷置的远端回肠进入远端结肠。

以上回肠内容物的运行过程使旷置的肠管受到反复刺激及内容物的积存,导致旷置结肠扩张,尤其是狭窄近端。时间稍长则结肠壁增厚形成肿块,在蠕动通过狭窄部位时,或蠕动时产生腹痛,严重时引起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捷径吻合的用意在于使病变病位休息,或对肿瘤刺激减少而生长缓慢,或炎症等病变促其早期消除炎症。如吻合呈逆蠕动方向,则肿瘤生长加速,炎症愈合缓慢。

盲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大致可以归集如下:

胃肠道症状

腹泻是每个病例皆有的表现,包括脂肪泻和水泻常有腹胀、腹痛,可有恶心、呕吐。由于食物被过度分解,粪便多恶臭。偶有因肠袢粘膜糜烂或溃疡形成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

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

由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和被消耗,常引起高色素性大细胞贫血,亦可因铁吸收障碍而有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可因各种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夜盲症、口角炎舌炎、糙皮病、低钙性搐搦及骨质软化等。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低蛋白血症体重减轻十分常见。

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深部感觉受损、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14C呼气试验检测仪

根据病史和腹泻等典型症状诊断不难。不典型的病例可作下列检查以辅助诊断:

(一)小肠抽吸液检查:用插管法取得小肠液作细菌培养,如细菌总数超过100000/立方毫米,即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亦可测定小肠液中非结合性胆汁酸。本征为阳性。此外尚可测定小肠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0.8mmol/L,丙酸0.1mmol/L,丁酸0.01mmol/L,可提示本征。

(二)尿排泄物测定:尿兰母和酚是蛋白质在肠内被细菌分解的产物,患者尿中排泄量明显增加。

(三)呼吸试验:由于在盲袢内繁殖的细菌能把14C标记的甘氨酸由胆盐分解出来而被吸收,经过代谢变为14CO2,运送到血液中,并经肺呼出,在口服14C标记的甘氨酸后4小时可在呼吸气中出现。患本征时14CO2的排出可较正常人高10倍。

(四)X线造影或CT检查:在有些病例可显示出盲袢、狭窄、管等小肠病变,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本综合征需与短肠综合征、胃术后内因子缺乏及原发性吸收不良等进行鉴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为鉴别之要点。

腹腔镜手术

盲袢综合征的治疗可分为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两部分。对小肠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应尽可能通过手术予以纠正。如切除盲袢或狭窄部位,以消除小肠淤滞、解除发病的基础。若在毕氏Ⅱ手术后发生本病者,可将毕氏Ⅱ式手术改为Ⅰ式手术。

内科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与支持治疗。本综合征的抗生素治疗极为重要,由于感染的细菌极为复杂,故抗生素的应用需有良好的设计。可根据病原菌培养的结果不断调节治疗方案以避免耐药菌株的形成。营养支持治疗极为重要,但肠粘膜因感染受损致吸收障碍,恢复过程颇为缓慢,必要时需由肠外途径给予补充。除糖、脂肪、蛋白质外各种维生素、铁剂、钙剂等皆应补充。

经保守治疗无效,改回结肠吻合的逆蠕动为顺蠕动。肠袢式吻合,可拆除后掉转方向缝合。如双端吻合,将近端回肠与结肠吻合口拆除,封闭结肠吻合口,在远端回肠与结肠吻合的远端5cm左右的结肠上行回结肠吻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