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症状
一: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加以健康人群粪便带病毒者不少,因此诊断必需十分慎重,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才能确诊。
1、从病人体液(胸水、心包液、脑脊液、血液、疱浆液等)或活检(或尸检)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有诊断价值,但单从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不能确诊。
2、疾病恢复期(起病后3?4周)血液中抗体效价较疾病早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则有新近感染的可能。以中和抗体测定最为可靠。
3、临床上出现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峡炎、婴儿急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流行性眼结膜炎等症候群。从咽拭子或粪便中重复分离到同一型病毒,且从周围同样疾病者中也检出相同的病毒,而病毒分离率远高于未接触病人的对照组,则有诊断的参考价值。
二、各系统疾病
(一)脑部
1、瘫痪性疾病 自从广泛应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现肠道病毒引起的麻痹症不算少见,柯萨奇A7、9、10,B1?5,埃可4、6、9、11、14、30均可引起。但肠道病毒71为主要能引起流行性瘫痪的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可引起乳鼠肌炎及猴发生瘫痪。上海也曾见到由柯萨奇病毒B1、B5型及埃可病毒9型引起的瘫痪病例。一般症状轻,很快恢复,极少留下后遗症,但大流行中也可遇到重症引起延髓麻痹者。有报告柯萨奇A2、5、6、9及埃可6、22型引起多发性神经根炎。
2、脑炎 从夏季脑炎病例中也曾分离出柯萨奇病毒,甚至有人认为夏季脑炎中有15%系柯萨奇病毒引起。柯萨奇A2、5、7、9及B2、3、4均可引起脑炎,埃可4、6、9、11、30型也可引起,尤以埃可9型为多见。上海从夏季脑炎病例中,曾分离到柯萨奇病毒A9、和B3,以及埃可病毒3和9型,均证实为病原体。
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临床表现与乙脑相似,可有发热、神志障碍、惊厥、昏迷、平衡失调等,可伴脑电图异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多痹,酷似脊髓灰质炎,但脑脊液具有对肠道病毒70型的高水平特异抗体。
(十)新生儿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 新生儿时期肠道病毒感染除与大婴幼儿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以外,也有不少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最多见是由柯萨奇B2?5及埃可11所引起,少数由柯萨奇A3、9及16所致。大多从母亲处传到这些病毒,但也可从医院工作人员处获得,胎内感染发病早,而大多为产时感染,发病稍晚。新生儿室暴发流行虽有不少报告,国内外都有。一般从出生后3?7天开始发病,早期一般症状较轻,无特殊性,如不安、纳减,暂发性呼吸困难,发热可有可无,有时在前驱症状和严重症状之间可有1?7天的症状好转间歇。全身性严重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炎或广泛性肝炎,心肌炎,常由B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常伴脑炎。新生儿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常超过每分钟200次,心脏扩大,闻到收缩期杂音及心电图改变,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休克,常伴全身多脏器受损表现如脑、肝、胰、肾上腺都有病变,病死率一般在50%以下,存活者心肌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少数可拖延几周。
新生儿严重肝炎大多由埃可11病毒引起,也有报告由埃可病毒4、6、7、9、12、14、19、21和31型引起的。初起症状有拒食嗜睡,黄疸加深,1?2天内病情进展并出现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酸中毒,出血症状加重,出现肝衰、肾衰,抽搐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上升,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80%以上婴儿在2?6天内死亡,尸解常发现肝脏大片坏死和弥漫性出血,也有报告柯萨奇3、埃可6、9、11型病毒引起新生儿肺炎,预后也较差。可在新生儿感染者鼻咽分泌物,粪、尿、脑脊液分离出病毒,血清抗体也可上升。
(十一)免疫低下患者发生的慢性脑膜脑炎 在先天性或继发性B淋巴细胞缺损者,大多为X-伴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病儿患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慢性、持续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多由埃可病毒引起,也有个别报告由柯萨奇A4、11、15型或B组2、3型引起,开始可无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感头痛,轻颈僵直、嗜睡、运动乏力。后有肢体震颤,眼底水肿、抽惊、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这些症状、体征可轻可重,病程中有波动。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较一般无菌性脑膜炎为高,可从脑脊液中反复检出病毒数月到数年之久,但粪便中阳性率较低,脑、肺、肝、脾、肾、心肌、骨骼肌及骨髓有时也可检出病毒。故认为此病系病毒直接侵犯组织脏器所致。病程中有T淋巴细胞转化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有慢性脑膜和脑组织炎症,神经细胞缺失,胶质细胞增生,但其病变不如脊髓灰质炎广泛和严重,大多病人走向死亡。
(十二)其他 肠道病毒尚可侵犯腮腺、肝脏、胰腺、睾丸等器官,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并认为肠道病毒感染与风湿病、肾炎、溶血尿毒症、糖尿病等也有一定关系。
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呕吐腹泻者要注意水电介质平衡,对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应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药。出现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时,应及早应用快速毛地黄化疗法、供氧、利尿等积极抢救。
经动物实验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早期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病毒的繁殖,故在疾病早期一般不主张应用,但对某些严重病症如急性心肌炎伴心功能衰竭、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者,临床上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未发现不良反应。成人一般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或强的松20?40mg,小儿氢化可的松每日20mg/kg或强的松每日1?2mg/kg,疗程1?3个月。
患者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粪便排出,持续1?18周,也可从咽部排出,时间短,约持续3周。患者脑脊液、血液、胸水、皮疹疱浆、骨髓、唾液及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主要通过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或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传播极广,夏秋季发生流行较多。小儿受染机会虽较成人为多,但也有主要侵犯成人的流行报道。这些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易在家庭及集体机构中散布,继发感染可高达40%?70%,但隐性感染远较显性感染者多,其比例可达130∶1。本病终年可见,以夏秋为多。同一地区每年流行的病毒型常有改变,此为其流行特点。由于健康人尤其小儿粪便带病毒率较高(5%?50%),因此在诊断肠道病毒感染时,除粪便病毒分离外,尚应有血清免疫学方面的证据。
肠道病毒感染绝大多数病情较轻,一般都可顺利恢复。新生儿全身感染影响心、脑、肝等重要器官时,病情危重,预后差。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很少发生瘫痪,轻瘫者恢复快,极少留下后遗症。大流行中个别病毒侵犯延髓、脑桥者,也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炎大都恢复,也可发生猝死,个别患者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心肌病。
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体格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也有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甚多,故制备型特异的疫苗有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对一些与大流行有关的型别,如经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的柯萨奇A7型病毒和埃可9型病毒,和经常引起严重心肌炎的柯萨奇B组2、3、4、5型病毒等,应积极制备减毒活疫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