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理特点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引起十二指肠间歇性发作慢性肠梗阻。患者多为体型瘦长的中青年女性,也见于体重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痛及呕吐,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引起十二指肠间歇性发作慢性肠梗阻。患者多为体型瘦长的中青年女性,也见于体重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病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典型者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常于进食后2~3h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减轻、缓解症状。
病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典型者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常于进食后2~3h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减轻、缓解症状。部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可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类似的疼痛。由于十二指肠淤滞和胃潴留,病人反复出现呕吐,呕吐多发生于进餐后,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呕吐物多为混有胆汁的宿食。进食后仰卧位、站立或坐位易呕吐,体位改变,侧卧、伏卧或胸膝位可减轻症状。由于反复呕吐及食欲减退,病人可以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并且多伴有情绪改变。
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的壅积症。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约在第一腰椎水平发自腹主动脉,向前进入肠系膜根部。十二指肠升段于第三腰椎水平,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通过,其远段被蔡氏韧带固定于后腹壁。一般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超过45度。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