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与门脉高压性肠病有关的文献报道

发布日期:2014-10-20 23:20:51 浏览次数:1600

百科词条:门脉高压性肠病 (最后修订于2009-1-20 20:10:01)[共4096字]摘要:疾病代码ICD:K55.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门脉高压性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是1991年由Kozarek提出,指在PHT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出血。疾病描述近几年来,门脉高压性胃病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门脉高压性结肠病36例 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发现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3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病例均符合门脉高压诊断标准[1],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0~74岁,中位

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的产生机制) 消化道内源性神经系统胃、肠及胆囊均存在内源性神经支配,包括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内源性神经在消化道运动、分泌、吸收功能的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肠脑”之称。禁食状态下,胃肠道在内源性神经(ENS)支配下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2例诊治体会。11例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插管栓塞术。结论 多种胰腺疾病可并发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治疗应兼顾原发病和门脉高压两方面,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胰源性;门脉高压;治疗

Analysis

阿米巴肠病大量组织溶解而形成许多道相通的蜂窝状区域。病灶周围炎性反应甚多,一般仅限于淋巴细胞和少许浆细胞的浸润,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部位易出现毛细血管血栓形成、瘀点性出血以及坏死,由于小血管的破坏,故排出物中含红细胞较多

血吸虫肠病振、体重减轻等,并常贫血营养不良水肿。儿童若感染严重,能影响发育,可形成侏儒症。部分患者经常发热,一般不超过38℃,可能与虫卵病的毒素对肝组织的破坏有关。此外,性机能往往减退,男性有性欲减退和阳瘘,女性则有闭经和不孕。此乃严重肝脏损害引

ICD-10中疑难编码分析区别,编码分别为K72.905、K72.906、K72.907、K72.908、K72.909;又如“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门脉高压性肠病”,在ICD-10均无法查到编码,请教临床医生后得知为肝硬化引起的胃的和结肠的静脉曲张,胃和结肠的片状

肝硬化门脉高压下消化道出血10例分析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1)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门脉高压性胃病;(3)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4)凝血功能障碍。在急性大出血时,以前三种因素较多。目前临床比较重视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往往忽略门脉高压性结肠

门脉高压性胃食管病变148例临床分析】 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检查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临床胃肠病学领域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门脉高压性胃食管病变亦日益受到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内镜检查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

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2 讨论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婴幼儿疾病,其临床特征是腔口周围和四肢末端皮炎、慢性腹泻和秃发,锌治疗有效。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认为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锌缺乏时,可产生类似本病的症状,因而肠病性肢端皮炎的发病与锌缺

肛肠病学肉第二十三章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第二十四章 大肠良性肿瘤第二十五章 肛门肠癌第二十六章 特异性炎性肠病第二十七章 非特异性溃肠炎克罗恩病第二十八章 肛门直肠性病第二十九章 习惯性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第三十章 直肠嵌寒性疾病第三十一章 肛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和胃黏膜一氧化氮的含量变化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PHG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约10%~60%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而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1年内的再出血率高达62% [1] 。本研究通过测定PHG患者血清和胃黏膜内一氧化

柏连松谈肛肠病 肛管、直肠的主要神经 2.引起肛肠病的常见原因 人与痔疮的“亲缘”关系 不良的饮食习惯 排便习惯与肛肠病 妇女与肛肠病 老年人与肛肠病 局部感染与肛肠病 内脏病变与肛肠病 3.肛肠病的常见症状 便血 肛门肿物

慢性胰腺炎致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考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术后,患者又出现腹痛,症状类似,胰腺CT显示胰尾占位,见图1。考虑为胰尾癌,可能为炎症反复刺激恶变。

图1 胰尾CT表现

2 讨论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因脾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区域性门静脉高

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 门脉高压出血的药物治疗 己公认门静脉阻力增高是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然而新近认为门静脉阻力的增高是门脉高压的始发因素,内脏血流量的增多是维持门静脉持续高压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内脏和外周血管广泛舒张是导致门脉高压症高动

201例肠病临床分析在功能性肠病较器质性肠病明显增高,功能性肠病较器质性肠病上腹痛、上腹胀恶心食欲下降、早饮、反酸、反流、烧心发生率为高,上腹部不适呕吐在功能性和器质性肠病患者中发生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症状

门脉高压性胃病82例胃镜分析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绝大部分除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外,不同程度地有上腹不适、腹胀、烧心、早饱等症状,部分病人有呕血黑便。本组82例中70例有上腹隐痛或烧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病例虽无明显上腹不适、腹胀等症状,但胃镜检查确为典型门脉高压性

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59例临床分析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者选择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受累静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治疗和结局。结果 我院19年共收治本病59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67例临床分析括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用来说明这种胃黏膜损伤,后来Sarfeh等[1]将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5年12月经胃镜检查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

痰热清注射液在门脉高压症术后的策略性应用研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在门脉高压症术后策略性应用中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的31例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表1)的3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成痰热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为是PHG继发于门脉高压的一种以胃粘膜病变为主的病症,其发病机理与门脉高压的高动力循环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胃血流量增高一倍,粘膜下存在大量动静短路,使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减少,可使胃粘膜淤血呈暗红色、波纹状隆起,并可发生灶性糜烂,亦可使胃肠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相关性研究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 发病机制、门脉高压时肠道菌群的分布以及与内毒素之间的关系、药物治疗对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影响,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均做电子胃镜、治疗前后大便菌群分析、鲎实验检测血浆内毒素(LPS)。结果门脉高压

门脉高压性胃病76例临床分析切相关。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静脉曲张 幽门螺杆菌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粘膜的特殊病变,其特征为

门脉高压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我院内科2001~2003年收治了18例门脉高压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现将其护理观察、护理措施及使用三腔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门脉高压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8~65岁。临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肝硬变失代偿合并门脉高压者所引起胃粘膜的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 ensive gastropathy PHG)。由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易受酒精、阿斯匹林、胆汁等攻击因素的损害

肝硬变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Pugh分级将肝功能分为A、B、C 3级,随肝功能级别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随之增加,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P

该研究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随肝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

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72例诊治体会。(5)条件满足应尽早行胃镜检查提高诊断率。

1 王秀敏,傅春彬.483例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22.

2 徐来凤,张玉平,郭秀兰.3

介入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不同程度缩小。但肝硬化时肝脏本身的病变并无根本改变,门脉高压持续存在,已缩小的脾脏是否会保持不变,尚不清楚。PSE可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效果显著,防止出血/再出血。因PSE后门脉高压减轻,使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有报告内镜观察曲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会影响门脉高压性胃病吗?研究发现,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病如未行硬化治疗,很少进展成重度,一般不需要治疗。据统计,半数以上肝硬化病人在硬化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明显加重,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可以为缓慢、隐性、大量甚至致命性出血。已证实抑制胃酸治疗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方

IL23系统: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键因素com)9月28日消息,英国科学家在最近的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文章称,对炎症性肠病病因研究有新发现,IL23起关键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肝外型门脉高压者发生率约为20%~30%。

(5)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比较少见,病变不同于门脉高压性胃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胃窦部( 不在胃底部),固有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或慢性出血。

(6)肝性胃肠功

炎症性肠病的新突破发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减少现有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当有益的细菌被免疫系统误杀时,炎症性肠病便会产生。此时有害细菌成倍增加,引发炎症、肠道损伤、慢性腹痛痉挛、腹泻以及肠道习惯的其他变化。据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估算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

炎症性肠病口服乳果糖治疗研究初探fer教授在最近胃肠病学杂志上报道,炎症性肠病患者口服乳果糖的病例对照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

英研究提醒炎症性肠病患者警惕艰难梭菌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达26天,而未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只有5天。此外,前者需要进行胃肠手术的比例是后者的2倍,死亡率是后者的7倍。

研究人员索尼娅萨克塞纳为此建议说,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时

英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关键分子性肠病(IBD)的症状。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该蛋白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方式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最终为研发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法铺平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免疫学》杂志网络版上。

炎症性肠病

肛肠病效方280首治疗各种肛肠病(包括痔疮、肛裂肛瘘肛窦炎肛周脓肿、肛门湿疹、肛门尖锐湿直肠脱垂、肠道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等)的有效方共280首,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临床、

替普瑞酮对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初探601-603

为了观察预防性使用替普瑞酮对实验性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浙江大学研究者将12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干预组、单纯造模组和造模干预组,后2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门脉高压大鼠模型。正常干预组和造模干预组同

替普瑞酮对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初探

为了观察预防性使用替普瑞酮对实验性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浙江大学研究者将12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干预组、单纯造模组和造模干预组,后2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门脉高压大鼠模型。正常干预组和造模干预组同

英研究出治疗炎症性肠病新方法,也许就可以治疗炎症性肠病。这是英国利兹大学西蒙卡丁教授和同事们的新发现。

卡丁等人对人体肠内的一种细菌进行了改造,并利用一种名为木聚糖的植物糖来“激活”这种改造过的细菌,以治疗炎症性肠病。这种细菌经过改造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吸虫性结肠病临床观察4,P

3 讨论

血吸虫性结肠病的肠壁病变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最明显,主要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因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易继发肠道感染。86例血吸虫性结肠病临床以反复腹痛、腹泻为特点,属祖国医学&ldq

《细胞研究》:研究揭示门脉高压性胃病新机制来自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的研究人员最新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胃粘膜的凋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过程中的新机制。该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过程中的新机制,并且为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