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肝淀粉样变性的资料

发布日期:2014-11-12 21:17:09 浏览次数:1595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又称淀粉样物质沉积症,为多种原因所诱导的以淀粉样变性的纤维蛋白为主要形式的淀粉样物质(一种类似淀粉遇碘变蓝的特异性蛋白质,主要为多糖蛋白复合体,在光镜下呈均匀的无定形的嗜伊红性物质,用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在血管壁及器官、组织细胞外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预后不良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又称淀粉样物质沉积症,为多种原因所诱导的以淀粉样变性的纤维蛋白为主要形式的淀粉样物质。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主要累及心、肝、肾、脾、胃肠、肌肉及皮肤等组织。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其症状决定于原有疾病及淀粉样物质沉积的部位、沉积量以及所受累的器官和系统,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95%以上有肝脏受累,常表现为肝大、上腹胀满、纳差,少数可表现为严重肝大(肝重量可达7kg以上)。

淀粉样变性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由所受累的器官和系统所决定,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而原发疾病在淀粉样变性疑及前已致命,肾脏系统是表现最强烈的,早期仅有轻度的蛋白尿,可发展至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大量的蛋白尿。

肝淀粉样变性肝肿大但少有黄疸,有严重肝肿大(肝重量>7kg)。尽管磺溴酞钠排出增加(很少呈持久性)及碱性磷酸酶增加,肝功能常正常,偶有门脉高压存在,出现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皮损引起蜡状或半透明改变。小血管淀粉样变性引起紫癜用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在血管壁及器官、组织细胞外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预后不良性疾病。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肝淀粉样变性为全身性淀粉样变性的一部分,仅见于肝脏的淀粉样变性目前尚未见报道。其症状决定于原有疾病及淀粉样物质沉积的部位、沉积量以及所受累的器官和系统,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95%以上有肝脏受累,常表现为肝大、上腹胀满、纳差,少数可表现为严重肝大(肝重量可达7kg以上)。但肝功能损害均较轻微,偶有门静脉高压而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等,极少数可有黄疸。

当病变进行时,这些沉积物质压迫和破坏这些组织而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淀粉样的产物和它在组织中沉积的原因尚不清楚,在不同的淀粉样变性生化类型中,病因学机制可能会不同,例如,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为蛋白前体的代谢障碍(急性期反应物血浆淀粉样A),而遗传性的淀粉样变性会出现不同的蛋白,在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中,骨髓细胞的单克隆群会产生能形成淀粉样变性的片段或整个长链,在光学显微镜下,淀粉样是同源性,高亲和性,在固定的组织中和刚果红染料有亲和的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由100?;10nm)线型无支纤维组成,在X线衍射下,它是交叉的β线。

根据生化分型,淀粉样变性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和几种非常见形式,Ⅰ型N-段序列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部分区域同源称为AL,存在于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中,亦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淀粉样变性有关。Ⅱ型和称为AA蛋白的非免疫性球蛋白有相同的N-末端序列,存在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人中。Ⅲ型和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有关,通常为转甲状腺蛋白(前清蛋白)的单个氨基酸置换产物。另外的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家族中由突变的凝浊溶素组成。在另外的家族中由突变的载脂蛋白A-I组成。在遗传性脑动脉淀粉样变性中由其他突变蛋白组成。在和慢性血透有关的淀粉样变性中,淀粉样蛋白由B2微球蛋白组成,和皮肤老化及内分泌器官有关的淀粉样变性代表淀粉样变性的其他形式。在老年痴呆症中发现有组织病理损伤作用的淀粉样物质由β-蛋白构成,对不同形式的化学分析会出现更多的精确分类。一种称为AP(或血清AP)的特殊蛋白和淀粉样变性的所有形式有关,是诊断试验的基础。

将淀粉样变性纤维分离纯化作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淀粉样纤维有3种蛋白类型:

1.AL型蛋白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特别是可变区),N-端序列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部分区域同源,包括κ型及λ型,λ型轻链比κ型更易形成淀粉样纤维,见于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及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的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2.AA型蛋白与称为AA蛋白的非免疫性球蛋白有相同的N-末端序列,淀粉样纤维似与轻链无关,主要的淀粉样纤维由一种不同于免疫球蛋白的A蛋白组成,可能是由于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经吞噬细胞溶酶体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转变而成,见于继发性及家族性地中海热伴发的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3.AF型蛋白淀粉样纤维主要为正常或异常的前白蛋白复合物(分子量14000),通常为转甲状腺素蛋白(前清蛋白)的单个氨基酸置换产物,其次为β2微球蛋白,主要见于家族性淀粉样物质沉积症。临床上根据淀粉样变性累及器官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根据原疾病的有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或遗传性。

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对淀粉样变性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靠组织活检,皮肤和直肠黏膜活检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其他活检部位有齿龈、神经、肾和肝脏等。对于疑诊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者,可直接行肝脏活检。对于肝脏明显肿大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由于肝被膜紧张,肝穿刺有引发肝破裂或肝出血的危险,临床应慎重。对于全身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胃、直肠黏膜活检大多安全有效。根据描述的症状,体征可以对淀粉样变性进行初诊,只有依靠活检才能确诊,皮下腹脂肪垫抽吸术和直肠粘膜活检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其他有用的活检部位是牙龈,皮肤,神经,肾和肝脏。用刚果红染色的组织在可极化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淀粉样变性的绿色双折射特征,用同位素标记血清AP的闪烁试验可以确诊淀粉样变性。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出凝血时间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改变,大多表现为γ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上升。胆红素超过85.5μmol/L罕见。可出现贫血、蛋白尿等。血沉可正常或增快。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超声检查主要改变为: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呈粗大点状均匀回声,门静脉可增宽,有时可见腹水形成。CT主要表现为:肝大,肝脏弥漫性低密度区,增强不明。

鉴别诊断

肝脏淀粉样变性需与引起肝肿大的各种肝脏疾病做鉴别诊断,如急性肝炎、各种原因所致硬化、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肝豆状核变性等。

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而防止淀粉样变性产生,淀粉样变性本身是对症治疗,肾淀粉样变性的病人可进行肾移植,存活期较其他肾病长,但早期的死亡率较高,淀粉样变性最终会在供体肾内复发,但有些移植者可存活10年。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常用治疗计划包括强的松/美法仑或强的松/美法仑/秋水仙,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比较这些治疗计划。干细胞移植计划尚有争议,洋地黄可用于淀粉样心脏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人中,但需谨慎使用。心脏移植已取得成功,需严格选择病人,秋水仙用于防止家族性地中海热病人的急性发作,且显示经治疗后无新的淀粉样物质出现。淀粉样变性呈下降趋势,应用转变的转甲状腺素,肝移植切除突变蛋白的合成部位对遗传性淀粉样变性进行治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

其治疗目的是防止淀粉样物质的进一步沉积,促进或加速已沉积的淀粉样物质的吸收。

1.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治疗常用治疗方案是美法仑(苯丙氨酸氮芥)+泼尼松(MP)方案。由于烃化剂对非免疫球蛋白型淀粉样变性无效,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必须确定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有人比较了MP方案与秋水仙碱对照治疗结果,MP方案长期治疗能使肝淀粉样变性完全消退,肿大的肝脏恢复正常,质地变软,升高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下降,存活期较秋水仙碱明显延长。MP方案的用法:美法仑0.15mg/(kg/d),分2次口服;泼尼松0.8mg/(kg/d),分4次口服,1周为1疗程,每6周重复一个疗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美法仑每个疗程增加2mg/d,直至出现中等程度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如发生严重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美法仑的剂量亦要相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MP方案治疗期间可并发严重的病毒感染。

2.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治疗

(1)控制基础疾病:如慢性骨髓炎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基本病因的控制较好,淀粉样变性可停止发展甚至消退。

(2)二甲亚砜(DMSO):原为一种工业用溶剂,后发现其有以下作用:

①在体外能溶解淀粉样纤丝并增加其对降解酶的敏感性。

②抑制血清淀粉样蛋白A合成,减少AA蛋白在组织中的沉积。

③抑制炎症反应。

二甲亚砜对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无效,对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能使肾功能改善,肿大的肝脏恢复正常,淀粉样物质轻度减少,生存期也有改善。其用法为每15g配成10%溶液分3次在餐前与果汁同服,至少应用6个月。若无效时改用其他方法;有效者继续应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并以合适剂量维持,疗程可长达数年。减量过早、过快或骤然停药均可导致病情恶化。二甲亚砜无毒性,长期应用安全。不良反应:仅有轻度恶心,但呼出气味难闻,许多患者因此而中止治疗。

(3)对症治疗:如有效治疗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慎用洋地黄。可考虑肾移植。

并发症:有继发性感染、心肾功能衰竭和肝硬化腹水等。

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是否成功,所有类型的肾淀粉样变性预后皆较差,但如加强对症治疗(如治疗肾盂肾炎),病人会保持相对稳定,透析和肾移植会进一步改善预后。和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的淀粉样变性预后最差,常在1岁内死亡。局限性淀粉样肿块可被切除不再复发,心肌淀粉样变性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主要因心律失常或难治性心衰而死亡。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的预后因家系而异。

预后:本病预后较差,自然病程1~5年,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年。生存期的长短取决于伴发何种并发症,晚期多死于心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如能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结核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原发病,肝淀粉样变性可能消退。

2、积极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帮助。此外还应嘱患者调达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3、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死亡原因为继发性感染和心肾功能衰竭。因此,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抢救,以减少病死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