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发布日期:2014-10-24 20:30:02 浏览次数:1603

出血常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初的表现。临床上,可有多部位严重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紫癜呕血黑便咯血血尿等,用一般止血药治疗无效。其机制可能如下: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血小板被消耗,若代偿不足,可引起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

纤溶系统的激活产生大量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拮抗凝血过程,纤溶酶还能水解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等,使这些凝血物质进一步减少,从而引起凝血障碍和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别是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促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出现休克的发生机制如下:

由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中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阻塞及血流淤滞,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休克。

广泛出血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缺氧、酸中毒和高血钾以及心肌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使心肌受损,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