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发布日期:2014-11-12 04:18:29 浏览次数:1595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外周血液中细胞增多至25%以上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正常人的外周血液中亦可有少数口形红细胞,但至多不超过15%,而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这种细胞至少有25%,更多见的是超过75%,甚至多达90%。口形红细胞的横径和纵径的比率不超过0.78。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患者不全都有溶血现象,临床上发生溶血性贫血者仅占10%~15%左右。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在世界各民族中均有发现。我国亦有少数病例报道。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由常染色体显性传递。男女均可得病。各家族间溶血的程度很不一致。在部分患者中,本病的基因与rh血型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两种基因不联接时,则溶血较严重。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初步认为本病的缺陷也在红细胞膜的支架蛋白。各病例的分子异常已发现有多种类型,所涉及的支架蛋白组成可以不同,所涉及的收缩蛋白的分子区域可以不同,膜蛋白缺失的量可以不等。这种异常细胞的破坏主要也是在脾脏内。

本病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有相似之处,如细胞形态异常者在脾脏内破坏增多,胞膜中存在着某种通透性方面的缺陷促使三磷酸腺苷的利用加速。但致使红细胞变成口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讨。

引起本病膜缺陷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有:膜收缩蛋白仅链基因异常(称为仅HE突变)、膜收缩蛋白仅链低表达等位基因(称为膜收缩蛋白B链基因异常、蛋白异常及血型糖蛋白C和D(D为C的变异型)缺乏。其中主要为膜收缩蛋白结构异常,少数为红细胞膜的蛋白缺乏或蛋白与锚蛋白的结合缺陷。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可分遗传性和获得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凡在外周血涂片中见到成熟红细胞形状呈卵圆形、口形、棒形或腊肠形,其横经与纵经之比25%,并有家族遗传史者可诊断为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正常人的成熟红细胞也可有少数(5%)为口形,最多不应超过15%。

外周血中口形红细胞超过25%,其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改变差异很大。

1无溶血(隐匿型):口形红细胞虽增多,但无溶血表现。

2轻度溶血(溶血代偿型):红细胞寿命比正常稍短,网织红细胞轻度增高,结合珠蛋白低于正常,由于造血功能的代偿,多不出现贫血。绝大多数病人属于这一类型。严重的可在新生儿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需要换血治疗。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骨髓不增生危象,亦有合并胆石症的报道。

1.有黄疸、贫血、脾大,多为幼年发病,可有家族史;

2.过度疲劳或感染可诱发溶血危象;

3.除一般溶血性贫血化验所见;可见血片中有球形或口形红细胞,数量可从1-2%到60-70%,多数在10%以上(正常人一般低于5%);

4.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5.酸化甘油溶解试验阳性;

6.SDS-聚丙烯山胺凝胶电泳进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部分病例可发现膜骨架蛋白缺陷。

贫血程度的变化殊异。红细胞计数一般为300万~400万/μl;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可降至100万/μl以下,血红蛋白亦成比例地下降.由于红细胞呈球样,而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红细胞的平均直径稍低于正常,因而红细胞酷似小球形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增高。网织红细胞增多(达15%~30%)与白细胞增多均为常见。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呈特征性增高。但轻症者若不先在37℃下无菌的去纤维蛋白血中孵育24小时,试验结果可能正常,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库姆试验)阴性。红细胞自溶现象增加,但加入葡萄糖后可被纠正。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没有贫血或仅有轻度贫血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溶血严重的,做脾切除术可使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恢复或接近正常。但脾切除后红细胞形态异常变得更为明显。由于婴幼儿HE中一部分可自行减轻或缓解,脾切除术应在3岁以后考虑,的确需切脾者最好也在5岁以后进行。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者不需治疗。如有较明显溶血性贫血的应做脾切除。脾切除后口形红细胞的特征依然存在,但溶血可停止或减轻,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又可防止长期慢性溶血导致的并发症,如胆石症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