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阻塞。Davies于1952年报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发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间隔高度肥厚,其厚度远远超过左心室游离壁。且心肌细胞粗而短,排列杂乱,细胞间侧向连接丰富称为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1960年后被以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种类,在各类心肌病中约占20%,因而称为特发性阻塞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肥厚型阻塞
临床症状有劳累后气急、昏厥或头晕和活动后心绞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类似。约10%的病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抖导致心悸或体循环栓塞。晚期病例则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通常体征有心尖搏动增强,向左下方移位,通常提拔性冲动或双重性冲动。乳房骨左缘下部或心尖可听到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传导到心基部,常伴有震颤。伴有二尖瓣封闭不全病例则心尖呈现全收缩期杂音,第2心音分裂,也可听到第3心音或第4
治疗:
以上是专家对“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的介绍,假如您想对该疾病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多的健康方面的信息请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我们的资深专家对您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解答。
(编辑:永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