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是什么
①有症状: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蒙,晕厥,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病人突感心悸,心率加快,精神不安,恐惧,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
②无症状: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人通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或24h动态心电图中发现。
(2)体征:听诊心率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如发生完全性房室分离,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发生变化,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当心室搏动逆传并持续夺获心房,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发生收缩,颈静脉呈现规律而巨大的a波。
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形态,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又进一步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动过速发作时,在心电图的同一导联上出现3种或3种以上形态的QRS波群,分为两种:①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前,QT间期延长,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群沿着一基线上下扭转,每一周期内QRS波幅为正弦曲线图形,其病理生理改变:早期Dessertenae提出,心室内有2个竞争性心动兴奋点交替控制心室,后来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折返机制而导致的QT间延长,心室复极不一致,因而有于折返的形成,但有学者研究发现起搏并不能诱发,近来一些动物实验证明,系由于心室内异位兴奋点自律性增高所致,②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前的QT间期正常,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同一导联上出现3种或3种以上QRS波群(图1)。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少见,常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洋地黄中毒患者,患者的基础心律常为心房颤动,是指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的同一导联上QRS波群主波方向交替发生正负相反的改变,产生原理可能为:
①良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上找不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都无明显的心慌,胸闷等症状,多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正常的特发性室速,大多预后良好,但发作时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射频消融治疗。
②潜在恶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类心律失常发生于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常见的包括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与心肌病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有心慌,胸闷等症状,也可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这类心律失常可能有独立的预后意义,治疗目标主要针对预后改善。
③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几乎都有血流动力学表现和体征,发作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心慌,胸闷,晕厥等,具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常见的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