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
2.房内阻滞是指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在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或中断,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传导阻滞2种。
(1)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主要见于各种理由引起的左房肥大或扩大,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原发性心肌病。还通常于心房肌的急慢性缺血、心房梗死及高血钾症或奎尼丁等药物作用。此外,心房肌由于纤维化,脂肪浸润或淀粉样变等退行性病变,也能够引起房内传导时间延长。
(2)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即心房分离):指左、右心房间传导完全阻滞,或心房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传导完全阻滞,此时心房的两侧或一侧心房的两部分,分别受一个起搏点控制。
在心脏传导阻滞中,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最通常的传导阻滞,它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中,某个或多个部位存在病理性传导障碍,致使心房激动下传心室时,发生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不能下传的现象。也有某些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呈一过性改变,不属于病理传导障碍的范畴。
3.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理学基础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都有器质性心脏的病理学基础,一般分为2类:
(1)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此种类多见于小儿,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的传导阻滞,轻者可到老年期发作,因伴有传导组织老化而症状加重。阻滞部位多在房室交界,QRS波群正常,室率45~80次/min,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由于传导系统发育不良所致。
①急性房室传导阻滞:通常病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由于解剖学理由,下壁心肌梗死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呈一过性,可自行恢复;前壁心肌梗死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为低位阻滞,彻底性,不易恢复。下壁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可能与下列综合起因有关:
E.缺血性代谢产物的负性传导作用引起心脏阻滞。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不易消失。
②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最通常的原由于特发性束支纤维化,另外尚有慢性心肌缺血,心肌病,传导系统钙化等。特发性束支纤维化的本质是传导系统的逐渐纤维化,不少病人尽管有左心室肥厚或局灶性瘢痕,但心肌基本未受累。因此,本病是以房室传导障碍而不是以心力衰竭为主要特点。
专家对“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做了具体地介绍。权威专家表示,患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做治疗,这样会让病情越来赵恶化,更加不好控制。所以,不幸患有这病时一定要及时做治疗,才能好的快。
(编辑:永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