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的以眩晕、头昏、旋转感、伴恶心、呕吐为主的综合征,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Top]
椎动脉由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于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至中脑处分成左右两侧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分出许多分支,其供血区包括脑干内的脑神经,上行与下行传导束,听觉前庭器官,颞叶,枕叶及丘脑等处,供血不足时,便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病因绝大多数为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也可能是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某一动脉原有严重狭窄或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可维持该处的血液供应,一旦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靠侧支循环供血的区域即可发生短暂性缺血。②机械因素:椎动脉因动脉硬化或先天性迂曲,过长而扭曲,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当头颈部过伸,过屈,或向一侧转动时常可出现供血不足。③血管壁病变:最常见者是脑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两种。此外,尚可有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异常、血管损伤等因素。④其他:如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等。总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综合所致,以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多见。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Top]
最主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眩晕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呈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摆性,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移动或倾斜感,一般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有视力障碍者约占40%,表现为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若脑干或小脑受损时,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等症状。少数患者有猝倒发作,常在迅速转头时突发双下肢无力倒地,意识清楚,能自行站立,数秒钟或数分钟后恢复,与脑干网状结构缺血使躯体肌张力突然降低有关。此外,尚可有偏头痛,记忆力减退及精神异常等表现。椎动脉周围附着大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因此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胃肠、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症状,病变侧Horner征阳性。尚可有颈项酸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很轻微,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颤,轻度锥体束征(如肌力减退,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壁反射不对称等),Romberg征阳性,指鼻试验不准确,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下列几种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一些帮助:①屈颈试验:患者端坐,低头屈颈,将颈部紧贴胸前,如果在30s内出现头晕,头胀症状,试验为阳性。②伸颈试验:端坐头后仰,过度伸颈,使面部及额部呈水平位置,若在30s内头晕加重或头胀痛为阳性。③转颈试验:端坐伸颈或屈颈,向左或向右转颈45以上,观察向何侧转颈时出现头晕,头胀症状,阳性者多为缺血灶侧。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应该做哪些检查?
[Top]
1.颈椎拍片 包括正位、侧位、斜位及过伸位,确定患者有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异常改变。
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根据其频谱图像,平均包络线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等指标,从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可明确判定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推测管腔有无狭窄或痉挛,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佐证。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已获得众多学者的共识。由于脑干受损的程度,发病时间与BAEP检测间隔时间的长短,以及病变本身的病理性质不同,均可使BAEP的阳性率有差异。国内文献报道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BAEP异常率可达34.3%至75.0%,我院一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BAEP异常率82.8%,表明BAEP是一项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若能结合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更佳。
4.前庭功能检查 主要作冷热试验,有一部分病例出现单或双侧前庭功能减退。
5.眼震电图 可以客观描记眼球震颤的方向、速度、频率、幅度以及一些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眼球震颤。
6.头颅和(或)颈椎CT或MRI检查 了解脑干或后颅窝有无其他病变。颈椎CT检查较普通平片更清晰,可发现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颈椎间盘脱出及椎骨畸形等改变,CT或MRI在显示横突孔狭窄与椎动脉受压方面有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可酌情选用,对鉴别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高价值。
7.其他 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对判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有帮助。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Top]
1.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又称内耳眩晕病,是由于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因而内淋巴压力增高,导致内淋巴腔扩大以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所致。临床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为3个主征。眩晕可在任何时间突发,呈旋转性,较剧,不能行走或站立,闭目静卧可以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血压下降。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与颈部活动无关,冷热试验可见患侧前庭功能减退,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耳聋,影像学检查无颈椎病表现,TCD及BAEP检查有助鉴别。
2.脑干或小脑梗死 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Horner征阳性,持续时间长,CT或MRI检查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3.脑桥小脑角肿瘤 以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为多见,经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前庭神经元炎 急性发作眩晕,呈中度至重度,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颤,无耳聋、耳鸣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前庭功能冷热试验两侧减弱,病程较长,可持续4~6周。
5.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发作与位置密切相关,当某一特殊头位时,突发中度眩晕,恶心、呕吐较少见;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持续10~20s。反复试验可逐渐适应不再出现眩晕与眼震,听力和前庭功能测定正常,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Top]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