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心房内传导阻滞的症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4-11-05 17:05:52 浏览次数:1598

1.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虽无血流动力学上的意义,但却有半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病史,40%的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史,患者可有胸闷气促,心跳不齐等症状。

2.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即心房分离,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期,也常发生在危重患者临死前数小时,此外洋地黄中毒,尿毒症和药物(如服用胺碘酮)影响也可见到,多表现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3.弥漫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都是由于高血钾引起,只是后者为心房肌广泛的电麻痹,心房肌失去兴奋性和传导性,而窦房结,结间束和房室传导系统仍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可将窦性激动下传心室;而前者心房内的传导束和心房肌全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表现为窦性停搏,当窦性停搏时间长,可引起头晕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如不伴有逸搏者,可致猝死

A.固定性不完全性左心房阻滞:亦称Bachmann束阻滞,是由于房间束断裂,变性或纤维化所致,心电图表现为:P波时间增宽0.11s,其振幅不高;P波可出现切迹,挫折,双峰,双相,若为双峰,双峰的峰距0.04s,呈现固定性二尖瓣型P波,此与左心房肥大,心房负荷过重的P波形态较难鉴别,此时需使用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负荷过重或左心房肥大后,才能作出此诊断。

B.固定性不完全性右心房阻滞:右心房内传导延缓,除极时间延长,自上而下的除极向量增大,且与后继的左心房除极向量重叠而使左右心房除极同向同步,心电图表现:P波振幅增高,Ⅱ,Ⅲ,aVF导联上P波高尖,此时与肺型P波(右心房除极增大)形态较难鉴别,应做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排除引起肺型P波的病因及右心房扩大后方可诊断。

通过对P环放大和同步心电图的记录,把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①A型:P波呈圆顶形,相应的P环大而变形;②B型:最多见,表现为双峰P波,P环是双向的,环的两部分大小近乎相等,横面或左矢状面常呈8字形;③C型:较少见,P波高而尖,P环上有大小不等的切迹;④D型:见于高龄病人,P波低平,P向量环小而致密。

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心房内膜标测术,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因房内传导和不应期的不均匀,可引起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

(2)间歇性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可分为间歇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或房间传导阻滞和间歇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两种类型,均系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固定(持久性)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为在窦性心律匀齐时窦性P波的形态发生突然变化,出现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的形状。

间歇性房内阻滞的诊断,只有依据同次同一导联窦性P波的改变方为可靠,因为影响和引起P波形态,频率异常的因素很多,但也有非同次而利用P波形态的动态变化进行诊断的报告。

(1)同一导联有两种P波:通常一是主导节律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可过缓,过速,不齐及正常),能下传,其后有QRS波;另一为心房异位P波,其频率可快可慢,规律性差,不能下传,窦性P波与异位P波完全无关,但可重叠而不是融合波,偶尔主导心律为房性或交接区性节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8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