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光感型药疹

发布日期:2014-10-04 15:18:01 浏览次数:1600

1 症状体征 编辑本段 光感型药疹 服药后需经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分光毒及光过敏性反应两类。

1.诱发药物 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临床表现 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经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大疱光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内发病,皮损可为红斑风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2 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 光感性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光感型药疹西医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光感型药疹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

3 饮食保健 编辑本段 光感型药疹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排骨薏米汤

原料:

薏米、排骨。

配料:

姜、盐。

做法:

1、薏米提前泡两三个小时。

2、做一锅开水,把排骨焯一下,去掉血沫。

3、重新接一锅冷水,放入排骨和姜片,中火煮开,放入薏米,再次开锅后,转小火慢慢?就可以了。

4、吃的时候加一些盐。

光感型药疹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喝开水及输液可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光感型药疹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

2、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饮酒。

4 预防护理 编辑本段 光感性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5 病理病因 编辑本段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6 疾病诊断 编辑本段 需要和药疹的各种不同类型相鉴别,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二)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四)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引发此型药疹,其形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少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五)多形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境界清楚,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及口唇,有痛痒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六)紫癜型药疹此型药疹可由巴比妥盐,甲丙氨酯(眠尔通),口服利尿药,新霉素,奎宁等引起,通过II型变态反应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III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炎症而产生紫癜,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略微隆起,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粘膜出血,贫血等,有时可伴发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

(七)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常起始于腋和腹股沟,迅速波及全身,触痛显著,旋即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坏死表皮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留下疼痛的剥露面,像浅表的二度烫伤,口腔,颊粘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开始时似多形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即泛发全身,须即刻停药及抢救,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严重型药疹,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引起,多数病例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合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以后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可再生),口唇和口腔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肤剥脱可持续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九)痤疮样药疹(acniform eruption)多由于长期服用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制剂,避孕药及异烟肼等引起,潜伏期较长,表现为痤疮样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发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长期用溴剂者可发展成为肉芽肿损害。

7 检查方法 编辑本段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8 并发症 编辑本段 合并症可伴发支气管肺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以及伴发肝损害。

相关疾病 药物性皮炎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固定性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过敏 红斑 渗出性多形红斑 猩红热样红斑 接触性皮炎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