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多形红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11 16:12:02 浏览次数:1595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病因病机4 辨证分型5 临床表现6 诊断7 治疗7.1 疗效标准7.2 分型治疗7.3 专方治疗7.4 老中医经验7.5 用药规律7.6 其他疗法7.7 其他措施

1 拼音duō xíng hóng bān

2 概述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鉴于病变处的组织内倾有较多的渗出液出现,故本病又名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粘膜损害,严重时也可伴有内脏损害。本病好发于春秋季,多见于青年女性。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无多形红斑之病名。在《诸病源候论》中称为“冷疮”;《医宗金鉴》因其“形如猫眼”,故又称为“猫眼疮”;也有根据本病常发作于雁来之时,称为“雁来风”及“雁候疮”。此外还有“血风疮”、“寒疮”等。有关其症状,《医宗金鉴》形象地描述为:“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病因病机方面,《诸病源候论》认为是素体血虚者“重触风寒”所致,明代《疮疡经验全书》则认为本病是由“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交感而成。而《医宗金鉴》综合前人所述,由“用卑经久郁湿热,复被外寒凝结”而成。在治疗方面,古代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清肌渗湿汤、真君妙贴散、地黄饮子等。但因病名不一致,尚难十分肯定。

现代中医治疗多形红斑的报道始见于1963年,用清热燥湿,活血散瘀治疗本病20例,全部治愈。至80年代,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渐趋增多,并有多篇大样本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

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已开始着手进行,如有人通过实验观察,认为外感风寒造成阳气虚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由于寒冷刺激,使一些对冷敏感者产生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如血冷球蛋白、血冷纤维蛋白原、冷凝集抗体等),而寒冷又使它们在血管内凝聚、沉淀,损伤皮肤血管,造成局部栓塞、瘀血而出现皮疹。用益气活血温阳等中药治疗,可调整人体免疫功能,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粘聚度,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病因病理病机

多形红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近几年来,本病与单纯疱疹病毒的关系颇引人瞩目。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红斑病人是由疱疹病毒所致,并已通过试验予以证实,即用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进行皮内注射后,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某些病例往往是磺胺制剂、解热止痛药、镇静安眠药剂、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药疹;有的病人的发病与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慢性附件炎等有关;有些是体内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象风湿热伤寒、波浪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肉芽肿及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伴发多形红斑;部分患者的发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鱼肉、蛋等之后引起的;还有相当数目病列之原因仍难于查明。

3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可分为寒和热两大类,其主要病机分达如下:风热枚湿 患者素体脾运不健,或因恣食肥甘辛辣炙膊,积湿黢 生热或为湿热之体,复受风邪所扰,内外邪气淫郁肌肤而发病。本病涉及肺、脾、肝三脏。此类患者起病较急,色泽鲜红而有水疱,是其特征。

风寒血瘀 外感风寒之邪,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或患者素体阳虚,则可出现各种阳虚见症;且阳气虚则阴寒内盛,寒性收引凝滞常可导致寒凝血瘀,而成本病。

4 辨证分型

本病临床分型,以风寒、风热型多见。尚有气滞血瘀型或气虚型,当病变严重有粘膜内脏损害时,则可归入热人营血型。由此临床上大体可分为四型:

1.风热挟湿 病起急骤,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疼痛,皮疹多形,色鲜红而艳,伴有丘疹水疱,自觉灼热,瘙痒不适,伴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数。此证多见于春夏两季发病者,中医常诊为“猫眼疮”,“雁候疮”。

2.风寒血瘀 病常遇冷发作,畏寒恶风,四肢不温,皮疹色红紫暗,伴有指趾肿胀,骨节酸楚,脘腹虚痛,便溏溲清。舌苔薄白,脉象细缓。本证多见于秋冬两季,中医诊为“冷疮”者居多。

3.气虚血瘀 皮疹反复发作,成批出现,斑色外红内紫,似虹膜样,伴丘疹水疱,兼有粘膜糜破,周身倦怠无力,关节酸楚,恶寒喜热,手足厥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胖或紫暗,舌下青筋可见,脉多沉细或迟涩。本症中医常诊为“血风疮”。

4.热入营血 发病突然,高热头痛乏力,皮疹以四肢外侧为主。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色红隆起,抚之碍手,或呈红晕性大疮,可溃破渗液,口、鼻、咽、眼粘膜有糜烂或、坏死,可见口糜舌烂,甚则波及尿道、肛门、呼吸道,口渴喜饮。舌质紫红、苔黄,脉象滑数。

5 临床表现

多形红斑常发生于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有低热、头痛、四肢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可同时或发病之前易患单纯疱疹或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好发于面颈部及四肢远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呈红斑、斑丘疹、水疱、大疱紫斑风团等,但以斑丘疹和红斑为最常见。典型损害色泽为内紫外红,中央可出现水疱。外观甚奇特,个个皮疹境界楚楚,宛以靶状形态,此乃所谓虹膜样皮损。见到这样皮疹,对诊断有帮助。患处搔痒或轻度疼痛和灼热感。发病期中、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自限,皮损约经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复发。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尚可见到两种特殊类型,即寒冷型多形红斑和斯蒂芬斯一约翰逊(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寒冷型多形红斑:本型以女性青年占多数,均在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惯发于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红色丘疹或紫颜色血疱,大小约米粒至绿豆大,间也可见虹膜样损害,患者有时轻度肿胀,手足冰冷,似冻疮样的改变。自觉作痒、遇暖尤剧。此起彼落,愈后留有暗红色素斑

斯蒂芬斯-约翰逊(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又名恶性大疱型多形红斑。本型可视为多形红斑重症型。其常见原因是由药物引起的。该型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皮疹全身各处皆可被侵犯,但以颜面、手足尤其剧烈。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处粘膜受累者屡见不鲜,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综合征的一个早期症状,几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见该部粘膜有损害。皮疹表现为红斑、紫斑、水疱、大疱、血疱、糜烂及结痂。损害常迅速扩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尼氏(Nikolsky)征为阴性。患者常伴有头痛、疲乏、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毒血症性衰竭。有时还可全并细菌感染,而死于肺炎或败血症,该综合征病程较长,约3~6周方能痊愈。

6 诊断

根据本病好发部位,皮疹的特征,通常较容易诊断。

寒冷型多形红斑应与冻疮鉴别。后者好发于耳面及手足突出部位,但皮损无虹膜样改变。

斯蒂芬斯-约翰逊(Sfewens-Johnson) 综合征须同天疱疮鉴别,后一种病往往缓慢起病,最主要特点是出现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尼氏(Nikolsky)征为阳性;患者中年以上占多数。

7 治疗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为常规使用,有一定疗效。

(二)采用维生素E大剂量,每日600mg ,分叁次口服,对某些患者效果甚好。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病情严重者,如恶性大疱型多形红斑,多主张尽早给予此类药物。可用强的松30~ 60mg/日,早晨8点钟,一次顿服或采取氢化考的松200~300m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每日一次,直至症状控制后,再逐渐减量撤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