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乍看这名字,对于全然不懂医疗知识的一般人来说确实难以理解。但是这种病的危害无论从精神和身体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那到底这种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病?怎么做检查?又是如何患病的?又有哪种临床表现呢。得了这种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希望您能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从中获得您想知道的答案。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由Lewandowsky及Lutz于1922年首先报道其特点为全身发生泛发性扁平疣样皮损。又称疣状表皮结构不良。至今已从皮疹内分离出6型HPV,包括358910和12型,但主要是HPV-3和HPV-5型。HPV-5有致癌的可能,然而本症皮损恶变只见于暴露部位,因此有人认为日光损伤是恶变主要因素,而疣病毒可能只是一种附加因素。
组织病理: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细胞空泡形成,以至形成网篮状,细胞质虽完全融解呈空泡化,但核仍存在,无角化不良细胞。
以往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本症能自身接种和异体接种,且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被损害细胞核内包涵体中有乳多空病毒颗粒,因此证实本症是一种泛发性疣。
多在幼年发病,但亦见于任何年龄。皮疹为米粒至黄豆大的扁平疣状丘疹,圆形或多角形,质地坚硬,淡灰,暗红,紫红或褐色,数目逐渐增多,分布对称,好发于面颈躯干及四肢,亦可泛发于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也可出现小的疣状损害。皮疹以面颈手背处最多,亦较密集,很像扁平疣。发生躯干部位皮疹大而硬,很像寻常疣。此外常伴有掌跖角化,指甲变形,雀斑状痣及智力发育迟缓有时自觉瘙痒,病程极慢,经年累月不消退。大约20%左右的病人皮损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