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摩擦性苔藓样疹转已修改过

发布日期:2014-10-25 15:56:07 浏览次数:1595

一开始是在3月初,当时我开车带琦琦出去玩,朋友在后排带着2个小朋友(琦琦和马紫城),说发现琦琦手背上有两三颗疹子。我看看没红没痒的,没放在心上。

到3月底时,我发现,另一只手背上也有几颗了。原来先有疹子的右手上已经有10多颗。

有点诧异。当时一直以为是湿疹,没多想,加上问问琦琦说是不痒,我也没在意。

到4月中旬时,我发现问题有点严重了,右手手背上已经形成一片疹子了。小家伙偶尔会说痒。

问问**里的妈妈,大家也不太清楚会是什么,玮妈说的最贴切,说是可能是“沙土性皮炎”,会慢慢顺着手臂和脚长上去,建议我用“洁尔阴”兑温水泡泡,搽一点“肤氢松”,不太要紧会自己好的。

有天晚上吃了婚宴回来路过“儿童医院”,顺便带着小家伙进去,我最担心的怕是“手足口病”,给医生一看,说不是,让我们如果担心的话,改天来看皮肤科。心里稍安。

婆婆昨天催着我说,赶紧带去看看皮肤科吧,小家伙晚上起来让奶奶抓,说痒,我连忙找了个朋友,让她帮我挂号。今天一早到了医院,车都找不到停车位,医院里人来人往,比菜街子还热闹。心里想:阿弥陀佛,还好有个熟人,不然这个情形,怕是看不上病了。

朋友热心的把我一直带到诊室里,医生一看即说:摩擦性苔藓样疹

开了外擦药,还有“黄柏洗液”兑温水泡(看看玮妈,真的是见多识广,什么病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说很顽固的,让我有点心理准备。如果一星期不好反而加重的话,再带来查过敏源,还开了一份口服的药。药摆家里了,等落实药名告诉大家。

只要不是“手足口病”即好。问医生如何产生的,说是玩沙或是塑料玩具、橡皮泥、彩泥、或是玩肥皂泡等之类的过敏。我放心带孩子回家。

现在我开始反省,觉得自己太大意了,知识面太窄了,琦琦手上的疹子已经发展到手臂上了,而且我发现它们每天都在增加。但却一直怀着侥幸心理,想着等两天看看,问了医生朋友也说不要紧,而且她不让我用尤卓尔,因为有激素。

说是不用药也可以的,会自己好的。不需治疗。

直到今天才带去看,因为琦琦说很痒,医生就开了除湿止痒的药,说不需要全身有疹的地方就擦。只需哪里痒擦哪里。 如果不是医生和朋友给我信心。我是要恐慌的。只是止痒用用药。他们说疹子在天凉快些后会开始好转。不会更多。渐渐就会消退。

总结一下,发现异常情况不能胡乱的担心,没理由的瞎联想都是没用的。

也不能随便找医生或是自己以为专业的药店药师看看,并以为他们的建议是对的。

有时候,妈妈是需要自己判断。如果是没经验的情况,还是去专业医院听听医生的说法。再加上自己判断为好。

乱用尤卓尔,也是没有必要的。

一星期后,大家期待我为琦琦用药的情况。

护理要点:1、少接触沙、土、灰尘、橡皮泥、彩泥、颜料笔;

2、少用香皂、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洗手。

(转)写下来留个经验。

摩擦性苔藓样疹可以自愈

摩擦性苔藓样疹又叫青少年丘疹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也是学龄前期儿童在春、夏、秋季的常见皮肤病。实际上这种皮肤病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非特异性皮肤反应。目前这种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经发现一般在病前常有与某些物品接触或摩擦的病史,如多在玩泥土、肥皂泡沫或受毛毯刺激后发病。还有专家认为,这种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还未得到证实。这个病最容易发生在2-9 岁的孩子,男孩多于女孩,以喜欢在户外活动玩耍的孩子多见。

一般皮肤损害多局限在手背、手腕和胳膊前半部分容易收到摩擦的部位;有时也发生在指节伸面、胳膊肘、膝盖和臀部等易受摩擦之处。早期,常常是在手背或手腕上出现几个米粒大小的正常皮肤色、灰白色或淡红色的小疙瘩,可以是散开分布的,也可以是几个小疙瘩聚成一片。随后小疙瘩逐渐增多,可波及到易发生皮损的任何部位。到了晚期,小疙瘩聚集成片,表面开始出现白色糠状脱皮,这种表现在医学上称为苔藓样改变,这也正是摩擦性苔藓样疹这个病名的由来。由此看来,这种病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方面这个病的发生与摩擦有关;另一方面皮肤损害表现为苔藓样改变。本病的皮肤损害基本是两侧对称分布的。在整个病程中病人会感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病程比较长,但有自限性,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间,疙瘩就会自然消退,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2个月。

因为这种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也就不需要给予特殊治疗。但如果患儿因局部瘙痒影响玩耍和睡觉,则需给一些局部止痒药对症治疗。在早期常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晚期疙瘩脱皮时,常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和氧化锌软膏等涂布局部,一般每天3-4次就可以了。为预防这种皮肤病的发生,春、夏、秋季带儿童在室外游玩时,应注意避免外界过多的不良刺激,如去海滨游泳时,不要让孩子在沙滩玩耍时间太长;家人洗衣服时,不要让孩子在旁边玩肥皂或玩洗衣粉水等。只要家长明白了发病原因,并加以注意,这种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