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
1.斑疹型和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 斑疹型皮肤淀粉样变(macularamyloidosis,MA)和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lichenoid amyloidosis,LA)是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最常见的两型,只局限于皮肤,还未见两者发展为系统性淀粉样变的报道。斑疹型好发于中年以上妇女,主要位于背部肩胛间区,也可累及躯干四肢。皮疹为褐色或紫褐色色素沉着斑,由点状色素斑聚合而成,呈网状或波纹状,具有诊断价值。皮疹多不痒,痒者则有角化性小丘疹及表面粗糙。苔藓样型又称淀粉样变苔藓,多见于中年,两性均可受累。皮疹多对称分布于小腿胫前(图1~3),其次在臂外侧、腰部、背部和大腿。开始为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后变成尖头丘疹并逐渐增大,扁平隆起、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直径2mm左右。质地硬,呈棕色、褐色或类似正常皮肤,光滑发亮或表面有少许鳞屑、角化过度和粗糙,顶端有黑色角质栓,剥离后留下脐型凹陷。早期皮疹散在,以后可密集成片但常互不融合,其周围边缘仍可见散在的褐色丘疹。小腿和上背部皮疹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具有特征性。自觉瘙痒剧烈,瘙痒可先于皮疹1~2个月,长期搔抓可使损害处皮纹加深,或皮疹相互融合成片状疣状增生。亦有的呈鱼鳞病样、湿疹样或结节性痒疹样。皮损出往往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病情缓慢进展,一旦发病皮疹很难消退,但对全身健康无重要影响。
可有血沉加快,球蛋白异常如或球蛋白升高。Nomland试验是把1.5%的刚果红溶液注入可疑皮损的皮内,24~48h后仅有淀粉样蛋白处残留红色,用皮肤显微镜检查本病阳性率可达80%。
组织病理:斑疹型和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病的沉积物局限于真皮乳头,呈半球形、圆锥形或团块状,大小不等,与表皮间有裂隙。HE染色显伊红色、均质状,其间可有少量蓝染的细胞碎片成分。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淀粉样蛋白上方的表皮可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在斑型尤为突出。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的血管周围有淀粉样蛋白沉积,可见表皮不规则增生,表皮突延长。毛囊周围淀粉样蛋白沉积呈鞘状。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病的表皮萎缩变薄,表皮突消失。表皮下大块状淀粉样物质从真皮扩展至皮下。血管壁可因淀粉样物质的沉积而增厚,汗腺、脂肪细胞周围也可受累,真皮内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用甲基紫或结晶紫染色,淀粉样蛋白有异染现象可被染成鲜明的紫红色;刚果红染色偏光显微镜检查呈绿色并具有双折光性;PAS染色,淀粉样蛋白耐淀粉酶阳性。免疫荧光检查在淀粉样蛋白的周围可见免疫球蛋白的沉积,现已证实为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DACM染色所显示的双硫键带也说明淀粉样蛋白来源于角蛋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