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合并肠梗阻的护理
www.ay91.com
时间:07-15 16:18:25来源:癌友网作者:癌友网
肠梗阻是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常规手术无法去除病因解除梗阻的晚期肿瘤患者,不仅要承受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躯体痛苦,而且还要承受不能进食、体力下降以及抗肿瘤治疗中断给患者带来心理精神上的痛苦。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包括了健康宣教、治疗相关的护理、症状护理、营养支持以及心理情绪方面的辅导等多方面,强调临床护理尽可能做到全面和细致,以最大程度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了解引起肠梗阻原因及临床表现 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引起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癌性病因和非癌性病因两类。非癌性病因所致的肠梗阻约占3%~48%,包括术后或放疗后出现的肠粘连、狭窄,年老体弱的患者粪便嵌塞,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非癌性病因引起的肠梗阻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对容易发生肠梗阻的患者,如肠道手术术后、合并腹水、卧床、虚弱、便秘、低钾血症的患者,护理中应注意宣教,例如告诉肠道术后患者进易消化饮食,进食定量有规律,忌暴饮暴食。对于年纪大、体质虚弱及卧床患者,告之预防便秘,保持排便通畅的重要性。晚期肿瘤患者合并肠梗阻大多发病缓慢,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症状通常随着肠梗阻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因此,护士应熟悉肠梗阻的常见临床表现,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 加强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心理情绪支持 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肠梗阻,一方面影响进食,患者体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因合并肠梗阻影响下一步治疗,不能如期进行化疗给患者造成沉重心理压力从而表现出情绪低落。因此,应特别加强对肠梗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可能缓解的肠梗阻,应熟悉患者的病情,主动关心和帮助患者,向患者讲明肠梗阻治疗的方法、效果、注意事项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耐心诚恳地回答患者的疑问,消除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不可能缓解的肠梗阻患者,应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引导患者面对困境,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终末阶段的生活质量。
3 正确给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症状缓解程度 疼痛是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之一。
目前,阿片类药物为控制肠梗阻腹痛最有效的药物,对持续性疼痛和绞痛均有效。常用给药途径为吗啡皮下注射或芬太尼透明贴剂外用。护理中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强度、性质、频率、加重和缓解的因素,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特别需要连续评估的是患者的疼痛强度,为医生调整止痛药物剂量提供依据。其次,护士应注意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睡眠以及情绪方面的影响,及时提供护理支持和辅导,促进疼痛得到更加有效地缓解。另外,注意评价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程度。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可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蠕动,可用于单纯阿片类药物控制不良的腹部绞痛。用药后患者自觉口干,护士可建议患者吸吮冰块,含漱清凉液体可减轻口干口渴症状。
恶心、呕吐是肠梗阻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促动力药胃复安和中枢止吐药及神经安定类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和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胃复安适用于梗阻早期和不完全性梗阻的治疗,但是禁止用于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抗分泌药物如生长抑素可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可减少肠腔内消化液的潴留量,从而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加速炎症消退,促进肠梗阻缓解。护士应连续观察患者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各种止吐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方法及常见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给药。
4 胃肠减压的护理 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适用于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对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鼻胃管通常留置时间较长。本组有20例患者留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鼻腔、口腔和咽部的护理;定时冲管保持鼻胃管通畅。另外,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由于鼻胃管需要留置时间较长,因此,应选择较柔软的材质较好的胃管,易固定又减轻对咽部刺激。连续评估和记录24 h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如果引流液颜色和性状发生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可经鼻胃管注入油剂以缓解梗阻,在注入油剂前后均需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夹闭1~2 h再连接胃肠减压器。长期使用鼻胃管的患者,应每周更换一次,改变胃管置入部位,避免鼻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
5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全营养混合液应现用现配,如果是PVC输液袋,应于24 h内输完。如果是EVA输液袋,可在4℃环境中保留7天。配制静脉营养液应在洁净配液台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定期冲管及更换贴膜,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营养液容易黏附在管壁上,长时间可能造成导管堵塞,因此,在输注营养液后要脉冲式彻底冲洗导管。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堵塞或感染。长期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患者易出现代谢并发症,因此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血电解质的监测,记录液体出入量,并了解常见水、电解质失衡的临床表现,对潜在并发症做到及早发现。
6 肠梗阻缓解后护理 患者腹胀、腹痛消失,排气排便恢复,排出水样便,其中排水样便被认为是肠梗阻症状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导患者梗阻缓解后12 h方可进少量流食,逐渐加量,多进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少进甜食和牛奶以免引起肠胀气,48 h后方可进半流食。指导患者多饮水,进食水果及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习惯性便秘者按时服用缓泄剂,必要时灌肠协助其排便。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患者应同时服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