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
一、小儿肠梗阻
肠管内或肠管外的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就叫肠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叫机械性肠梗阻,多由于肠闭锁,肠狭窄,肠粘连,肠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等原因所致。另一类叫功能 性肠梗阻,多由于消化不良,肠炎,腹膜炎,肺炎,败血症及腹部手术后等原因引起的肠麻痹所致。发生肠梗阻后,因肠内容物堵塞,肠管蠕动紊乱,病儿可出现腹疼,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腹部调线拍片及透视可以看到肠管胀气和气液面等异常体征。
同时因肠管内大量渗液,呕吐大量胃肠液以及毒素吸收等原因,病儿发生脱水,酸中毒,精神萎靡,烦躁或嗜睡,发热等一系列全身性改变。若并发肠管缺血和坏死、肠穿孔,则可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肠梗阻要及时上医院,查清肠梗阻的原因,及时处理。慢性肠梗阻尽管病情较缓,但常逐渐加重,也需及早治疗。
家庭护理要南
1.机械性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是一些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肠道闭锁,必须及时手术,但有些疾病如肠套叠,绝大多数可经气灌肠得到治疗,又如粘连性肠梗阻,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中药,输液等保守治疗而缓解。
2.目前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主要针对引起肠麻痹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肺炎合并肠麻痹时,主要治疗肺炎,同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等保守疗法,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真正需要手术者很少。
3。绞窄性肠梗阻因病情重,发展快,应积极治疗,并及时手术,以防发生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和肠管过多的坏死所导致的死亡。
注意事项
1.无论何种肠梗阻,都不能给患儿喂水或吃东西,并注意观察腹疼情况,呕吐及排便排气情况。如病儿腹疼剧烈或腹胀渐加重,或有烦躁,脉快等现象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诊疗。
2.病儿手术后回家要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生白薯、花生、豆类等,防止胃肠受刺激后梗阻复发。
3.注意病儿的保暖,勿着凉感冒。
二、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外科疾病,而绞窄性肠梗阻则是这种外科疾病中最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工作中,绞窄性肠梗阻一旦误诊,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腹腔中的肠管坏死后将被切除,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极差。如果切除的范围较大,病人术后将会出现短肠综合征,食物吸收困难,严重的营养不良,病人逐渐衰竭,最后死亡。所以在早期能够明确诊断出绞窄性肠梗阻,挽救濒死的肠管,将可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
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两者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者在预后和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绞窄性肠梗阻肠管存在着血运障碍,随时有发生坏死和腹膜炎的可能,在治疗上更带有迫切性。但两者的鉴别有时有一定困难,但有以下表现时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1)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
(2)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发作;
(3)早期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搏增快,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
(5)腹部有局部隆起或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
(6)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7)腹腔有积液,穿刺为血性液体;
(8)摄X线 腹部平片显示孤立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随时间而改变,或肠间隙增宽显示有腹腔积液;
(9)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症状无明显改善;
(10)1h后腹腔内肌酸激酶即开始增高。
根据症状分析:
(1)病人有腹部手术史且上腹部疼痛较明显,休克症状出现,应高度怀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因为上腹部术后一旦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粘连带在上腹部,容易出现高位小肠系膜绞窄,一旦绞窄发生,则可能造成大面积小肠缺血、坏死;如果诊断延误,将造成大面积坏死小肠切除,出现术后短肠综合征。
(2)老年患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比例较高,应特别引起注意,如果病人为老年患者又有以上症状,应立即进行剖腹探查。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是老年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快,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即使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其病死率仍较高。
对于肠梗阻病人从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中出现以下情况者,极有肠管绞窄的可能:
(1)腹痛由原先的阵发性转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或在原有持续性腹痛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加剧;
(2)呕吐频繁或胃肠减压不能缓解和减轻症状及体征;
(3)出现不对称腹胀;
(4)肠型局限或有固定触痛肠袢;
(5)出现腹膜炎体征;
(6)肠鸣音由高亢转为低调弱音甚至消失;
(7)腹穿抽得混浊或血性渗出液(对此点一般不作常规)。
X线检查:
在腹部透视或平片上出现下列情况者,常提示梗阻肠管有绞窄可能:
(1)假肿瘤征;
(2)小跨度蜷曲肠袢;
(3)肠管显著扩大,起病48h后,小肠肠管直径≥6cm,结肠直径≥10cm;
(4)扩张的小肠内出现低扁长液平面;
(5)孤立肠袢;
(6)空回肠位置改变;
(7)平行的肠壁阴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