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防结合的济南模式1
我省目前属于艾滋病低流行省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普遍由区(县)级疾控机构负责,近年来,这种由疾控中心为主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随访、发药的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济南市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服务需求。“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副反应的处置需要有临床资质的专业人员,而疾控中心艾防工作人员一般没有临床执业医师证,以前艾滋病抗病毒管理模式极易造成疾控人员因越权发药而被艾滋病患者投诉的尴尬处境,规范我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必须由医疗机构加入并牵头。”市疾控中心艾防所胡艳霞所长表示。
于是,2013年7月,济南市决定将市区即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及历城区已经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移交到艾滋病抗病毒定点医院管理,在原济南市卫生局指导、支持下,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市级定点医院于当年8月份开始接收这项工作。
如今,济南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防结合的管理模式已运转一年,在各级疾控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理顺。目前,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咨询、诊治、随访、药品发放、血样采集、随访信息网络上报均实现了由市传染病医院等定点医院负责。7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政策研究与信息室有关专家在对我市开展调研时,认为我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充分发挥了定点医院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诊治、随访管理作用及市疾控中心的协调指导作用,是我国目前抗病毒治疗工作中又一典范模式。
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需要治疗了,就由疾控中心转介到艾滋病定点医院,医院根据其实际情况来确定吃哪些药,同时定期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因为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临床医生便可以随时调整处方,这也有利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尽管此前便是艾滋病定点医院,但对于市传染病医院来说,在短期内密集接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仍然是个“大工程”。首先确定治疗的科室,艾滋病作为性病的一种,由现皮肤科的前身性病门诊来管理最为合理,而且皮肤科主任王春梅早在几年前就接受过国家疾控部门的艾滋病专项培训,作为定点门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档案橱等硬件设备迅速备齐。交接工作刚开始,转到市传染病医院的一名艾滋病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这时,医院刚斥资上百万元购进一台新的血液透析机,如果给艾滋病人做了透析,也就意味着这台机子以后只能给艾滋病人用。市传染病医院毫不含糊,便给这名艾滋病人做了透析。
去年11月底,市传染病医院全面接收了五区的所有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春梅忍不住感慨起来,“我们在七天时间里,需要通知所有患者来查体,有的人特别不配合,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但我们必须耐着性子一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了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王春梅连着好几天没有睡觉。
最初几个月里,不少患者因为对新的管理模式不理解,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了解,会有大量的咨询。市传染病医院专门建立了多个qq群,并将办公电话和王春梅的手机号码都挂到群公告里。王春梅和同事们连着三四个月没有节假日,qq24小时在线,手机也全天候畅通,他们用最短时间建立起患者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这些档案都有专人管理,公开场合所有的患者一律用qq昵称互相称呼。
对于市传染病医院来说,移交来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或是艾滋病病人,对自己的病他们讳莫如深。在过去的多年中,不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已经习惯了疾控管理的模式,一听说要转到医院确实有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最初,大概有1/3患者抵触,2/3的人冷眼旁观。”王春梅说。
当然,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对医院的信任需要一个重新建立的过程。去年12月,市传染病医院对所有移交过来的患者进行了一次全面查体,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有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其中有一个患者发现了严重的贫血,血红蛋白只有60g/l,一个患者有严重的肝损害。收住院治疗后,患者家属说:“还是转医院好,以前他出现无力、厌食、头晕状况,还以为是吃药的反应,过段时间就会好,没想到这么严重了,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对于王春梅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工作性质和以前也是大不一样。不少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都有抑郁倾向,面对医生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王春梅需要对他们做大量的心理疏导。“有的患者过度恐慌,身上起个小痘痘,头疼嗓子疼等,都会与自己的病联系起来,一遍遍地问有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她不能有一丝的不耐烦,否则敏感的患者就会觉得医生抛弃了他。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