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宣传员 我人生的重要角色图
世界艾滋病日濮存昕在北京为预防艾滋病作宣传。万一摄
10月下旬,中国著名演员濮存昕在美国获得了由海外华人组织的慈善组织―美国爱心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在中国抗击艾滋病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人士,除了濮存昕,此次获奖的另外三人为:关心和帮助中国抗击艾滋病事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救助艾滋孤儿的香港“智行基金会”创建人杜聪、研究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的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
濮存昕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公众人物。他的职业是演员,主演过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同时,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还是全国政协委员。近几年来,他成了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中的一个明星:从2000年起,他接受卫生部之邀,出任了艾滋病宣传员。从那时起,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社会重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并身体力行地从精神上或者经济上帮助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光荣的使命
2000年11月1日,当濮存昕从卫生部副部长手里接过“艾滋病宣传员”的聘书时,心里充满庄严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他说。
此前两个月时的某一天,当濮存昕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转达卫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担当“艾滋病宣传员”这一义务工作时,濮存昕对艾滋病本身及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跟大多数人一样,听到艾滋病这个名词跟听到魔鬼这个名词的感觉差不多:可怕,但是虚幻遥远。
濮存昕在电话里回答他的朋友说:“你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十分钟以后,他回电话说,他接受这一工作。
濮存昕这样痛快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让卫生部稍感意外并且非常高兴,因为据说此前有几位公众人物曾经拒绝了这一工作。就这样,濮存昕成为中国第一个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的公众人物。
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濮存昕说,当时不能说一点顾虑都没有,一方面那时候因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觉得这一工作可能会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一工作是否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有负面影响,也许有人会怀疑自己做这一工作是因为本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卫生部是政府部门,它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社会需要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既然选择了我,那我责无旁贷。”
“是的,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濮说。濮存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在退休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跟当时许多年青人一样,濮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曾经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去生活了数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是一所军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后来又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这里成长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在许多话剧和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包括外国经典名剧如哈姆雷特等等。先天个性、后天所受教育和个人经历等种种因素,使他身上带有一种艺术气质和理想主义色彩。
在电话同意接受艾滋病宣传员这一工作后,濮存昕开始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艾滋病致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的了解,消除了他原来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对艾滋病在中国传播情况的了解则使他感到忧虑。
在此后的几年内,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广告、出演有关艾滋病的电影、对社会公众或政府机构人员做讲座和培训、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有关提案,等等。所有这些工作,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说,可以说有两个:引起社会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呼吁社会关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说,“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为我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这几年,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机场、地铁通道、马路边等等许多公共场所,出现了许多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其中不少都有濮存昕的形象出现,巨大的广告牌上,他的阳光微笑具有特殊的宣传效果。
很多人说,卫生部选择濮存昕做艾滋病宣传员是找对了人。濮存昕几十年来出演过的许多话剧和影视角色中,大部分是正面角色,加上他英俊的外形条件,在广大观众心目中,他正直而充满阳光。
除了这种形象基础,事实上,也许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濮是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3月,在他任艾滋病宣传员后参加的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就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政府采用街头广告形式扩大预防艾滋病宣传面”,他高兴地看到,当年底,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火车站,在全国18个国际机场,都树立了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牌。此后,每年他参加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时,都会提出一些跟预防艾滋病有关的提案,继续推动艾滋病宣传工作更广泛地开展。
濮存昕说,直到今天,政府和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威胁、对艾滋病给中国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的认知程度,与迅速蔓延的艾滋病病毒传播趋势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反差。据估算,中国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约在85万左右,跟中国13亿人的基数相比,当然占个很小的比例,公众大多在生活中很少会亲身接触艾滋病病人,因而容易觉得这是与自己无关的、遥远的事。但是自从艾滋病在中国出现至今,它一直处在上升状态,甚至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中国可能会出现1000万艾滋病人!
“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让全社会--包括各地各级政府和全国公众--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濮说,一方面要使大家在思想意识上警惕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要普及艾滋病知识,让大家了解如何避免传染和被传染。
他说,事实上,艾滋病传播只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只要避免在这三个方面出问题,就能避免感染艾滋病,比如,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就是避免性传播的一个良好的办法。
濮在许多学校、闹市地区等公开场合都曾参加过宣传使用和公开发放安全套的活动,去年,应泰国有关方面邀请,他还曾与中国另一位著名影星蒋雯丽参加“泰中红丝带预防艾滋病联合行动”,在曼谷的繁华闹市为在这里聚会的年轻人和外国游客派发安全套。他甚至允许有关机构在供宣传用的安全套上印上了他个人的漫画肖像,在公开场合发放。有一次,在北京的一次街头宣传活动结束时,当主办方把一个装有安全套的纸袋送给他作为礼物时,濮存昕幽默地对在场的公众说:“我一个人也用不了这么多呵,还是送给大家吧。”说完就取出里面的安全套散发给大笑中的人们。濮存昕就这样以其个人魅力和坦然的态度,把安全套这个人们私密生活中的小物件变成了一个公开谈论的避免感染艾滋病的话题。
除了对公众的宣传,濮存昕说,对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和培训也非常重要,毕竟,政府的重视和努力是非常有效的。濮存昕与卫生部门的几位官员和专家曾在十几个省市举办过艾滋病预防培训班,参加人员包括高级、中级和基层干部。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提出了培训申请。濮存昕说,这说明中国各级官员对艾滋病防治日益重视起来了,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艾滋病人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濮存昕在很多场说过这句话。
濮说,不论这些人因为何种原因受到感染,他们首先是病人,需要得到起码的尊重和关爱。
今年4月,濮存昕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前往山西,走进一位艾滋病患者的家拍摄一部与艾滋病有关的专题片。这家有夫妇两人及两个孩子,原本是一个快乐的四口之家。自从男主人不幸染上艾滋病后,他们的天空便笼罩上了阴影。在那个阴暗的窑洞里,濮存昕跟他们生活了一天,那一天这个破旧的家里充满了笑声,濮存昕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并把爱人买的一书包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看到这两个孩子,濮存昕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北京孩子们优越的生活环境,心里酸酸的。告别的时候,濮存昕把身上仅有的1700元钱都留了下来,还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他告诉染病的男主人,他会一直资助这两个孩子读书,并对他们负责到底。“从男主人激动的眼神和说不完的话语中,我感受到,这个群体是多么渴望人间温暖!”濮存昕说。
在很多地方,由于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够,许多人排斥艾滋病人,艾滋病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压力。
在陕西,濮存昕遇到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农民,那是一个贫困家庭,他种的麦子,被人一把火给烧了,交不起公粮,交不起土地税。在北京的佑安医院,一位女艾滋病病人噙泪对濮存昕说:“在老家,家里和村里的人都讨厌我,不理我,没想到您不嫌弃我,还跟我握手,您真的不怕吗?”濮存昕笑着回答:“要怕就不来了!”
事实上,许多人都问过濮存昕:你经常和艾滋病患者接触,不怕被感染吗?他回答说:一把锋利无比的水果刀,如果不往人身上扎,它就是安全的。艾滋病就像水果刀,虽然传播快,死亡率高,但切断了血液和体液这两个传播途径,正常的接触不会出现意外。
“我就是想通过我跟艾滋病人的接触告诉大家,艾滋病患者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应该是被排挤的。”他说。
濮存昕不断地呼吁社会关注艾滋病病人的生存权,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不光用语言、握手和拥抱作来支持这一呼吁,也用具体行动实践它。
在山西闻喜县,有一位姓纪的感染者,他和妻子以手工制作民间工艺品“布老虎”谋生,濮存昕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一方面被他们不屈服于疾病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也觉得他们的布老虎具有艺术价值。临走时,濮存昕拿出1500元,对他们说:“把这群小老虎都给我装上吧,我来负责给你们卖。”两百多只小老虎装了两麻袋,塞进了濮存昕的汽车后坐。此后的一段时间,濮存晰所到之处就推销这一群“小老虎”,以至于朋友见到他,常会问起:“你的老虎卖完了吗?”
濮存昕说,消除社会歧视、关心艾滋病病人除了因为他们本身必须得到尊重外,也是因为,这是一件对全社会都有益的工作。
濮说,专家估算的中国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约在85万左右,而来自医院的检测记录上,只有不到6万人。约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流动,有些人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已被感染,因而很容易产生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来检查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别人知道他们得这个病。这个现象是社会歧视的不正常现象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把艾滋病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大家,艾滋病不可怕,不要去歧视艾滋病人,不要干扰他们的生活,不许因为艾滋原因辞他们的职。这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他们才能放松,更多的人就会主动来检查了。这对社会,对他们本人都有好处。
有一次濮存昕去去医院探望艾滋病人,临走时,一位艾滋病患者拉着他的手,很认真地说:“我可以跟你保证,我的艾滋病到我为止,不会感染给任何人。”濮说,这句善良而负责的话让他非常感动:“如果事情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社会就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结构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