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食管颗粒细胞瘤行套扎治疗1例

发布日期:2014-11-22 05:26:02 浏览次数:1595

病人,男,35 岁。上腹部不适烧心反酸半年,加重半个月。外院胃镜示:食管肿物性质待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胃镜示:距门齿33 cm 处见一约0.9 cm0.9 cm 大小黏膜隆起,表面糜烂、粗糙,质较脆。胃镜诊断:食管息肉。病理示:颗粒细胞瘤。入院后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乙肝6项均阴性。幽门螺杆菌测定320(+)。食管超声内镜示距门齿33 cm 处可见略向管腔内突起达黏膜层的0.9 cm0.9 cm 低回声团块,边缘整齐,内回声均质。入院后在胃镜下行食管颗粒细胞瘤套扎治疗。术前准备与常规胃镜检查方法基本相同,经胃镜先确定病变部位和大小,根据病变大小选择相应尼龙圈安装在结扎装置前端,经内镜活检孔道送入结扎装置;并使尼龙圈套在病变根部;拉动结扎装置手柄收紧尼龙圈,直至此瘤变成紫色,使尼龙圈牢固套扎于息肉根部,从结扎装置上卸下尼龙圈,观察无出血及尼龙圈无脱落后退镜;术后当日禁食,次日进流质饮食;术后1周复查胃镜可见结扎部位病灶全部脱落并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白苔。术后服用抑酸剂4周,1个月后复查胃镜可见瘢痕已形成。

讨论

颗粒细胞瘤多见于皮肤和舌,有4%~6%的颗粒细胞瘤发生于胃肠道,其中1/3位于食管,几乎所有食管颗粒细胞瘤均为良性,多位于食管下段,形成界限清楚的黏膜下结节;呈淡黄色,多为单发,偶有多发,食管颗粒细胞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行胃镜下检查时偶然发现,较大的颗粒细胞瘤可导致食管狭窄,产生吞咽困难症状,颗粒细胞瘤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物或息肉样新生物,很难与平滑肌瘤或息肉相鉴别,少数食管颗粒细胞瘤可见局部呈环形狭窄,容易与浸润型食管癌相混。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直径多数在0.5~20 cm,大多数病例肿瘤黏膜光滑,少数病例肿瘤局部黏膜过度增生、粗糙或伴有浅表糜烂。一些学者主张无症状的颗粒细胞瘤无须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食管超声内镜显示食管5层结构:第1层高回声带及第2层低回声带相当于界面波,食管黏膜上皮、固有膜及黏膜肌层。第3层高回声带相当于黏膜下层。第4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第5层高回声带相当于界面波有外膜层。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有恶变可能,多数肿瘤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因此应当采取积极的内镜下治疗措施,因对于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可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内镜下套扎治疗,本例患者采用套扎治疗后,再次复查胃镜时发现肿瘤已完全脱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