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
糖尿病、免疫低下、营养不良、年迈等群体均为甲真菌病的多发群体;有美甲习惯的年轻女性易罹患。
疾病症状甲真菌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合并甲沟炎时可出现疼痛、瘙痒等。病甲会出现颜色、形状、质地的改变。如甲变 厚、变形、小凹、失去光泽等,有时会成“钩”状,有时可变成“喇叭”状。颜色改变视不同菌种而易,最常见的颜色为灰黄色,后者也是“灰指甲”的来历,另 外,也可为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等。
患甲真菌病除影响美容外,更主要的是会导致指趾末端的不适。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常可侵及甲下及甲周围组织,形成指趾的损害,严重时可作为感染源播散至全身。
取 甲表面、甲下碎屑、甲组织进行真菌镜检常可发现真菌菌丝和孢子,可以协助诊断,但不能确定致病菌种;将上述组织置于培养基进行培养,经过2-4周,可分离 出致病真菌,这样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发现菌丝和孢子时可确诊,为诊断甲真菌病的金标准,注意病病理时同时做真菌培养。
典型甲真菌病不难诊断,不典型病人、二十甲均破坏时诊断较难,应和甲扁平苔藓、银屑病、细菌甲、慢性湿疹、先天性厚甲进行鉴别。
对 于甲真菌病常存在误区,主要源于既往的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等常可引起肝脏损害。自上世纪末期,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出现使甲真菌病的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 变。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很快结合于角质组织进行杀菌或抑制真菌生长,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肝脏、肾脏的损伤。这些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和一般抗生素类药物 已无明显差异。系统用药常用的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等药物。
当甲的损害始于远端、并不超过甲1/3时,可以用药外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的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甲涂剂。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