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普通化脓性急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在本页阅读全文
普通化脓性急性腹膜炎继发于女性盆腔生殖器炎症,当病原体通过静脉或淋巴系统扩散及直接蔓延等方式波及盆腔腹膜时,形成盆腔腹膜炎,而经输卵管排出脓液感染腹膜者少见。少数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腹,成为弥漫性腹膜炎。
由于腹膜及肠管表面的炎性渗出积聚,与周围肠管、大网膜等粘连可形成包裹性脓肿。当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内,并向阴道后穹窿突出,则为子宫直肠窝脓肿。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出现发冷、发热、脉速、腹胀及恶心呕吐,持续性腹疼等。为减轻腹壁紧张性疼痛,患者常取平卧、两腿屈曲之姿势。弥漫性腹膜炎时上述症状均加剧,当中毒加深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呈持续性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甚至为棕色;高热可达40℃左右 脉搏细数。一般情况衰弱。严重时可因感染。休克而危及生命。
2.体征: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腹壁紧张变硬,呈板状腹,拒按。肠麻痹时腹部膨隆。双合诊检查不满意,整个子宫颈、穹窿触痛明显。若经治疗病情好转,病变局限于盆腔可转为慢性炎症,慢性期间可触及生殖器官与肠管,大网膜粘连所形成之肿块,其表面不平,大小不等,压痛并固定。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血沉明显增速。应作宫颈分泌物或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利抗生素的选择。
(三)A型超声波检查:盆腔脓肿可出现平段,包裹性脓肿内有肠管,大网膜等粘连一起形成之团块 超声可见到活跃之肠腔反射波。B型超声波测脓肿时,肿物轮廓不规则,周围有浓密回声为粘连反射,肿物内无回声,肿物与子宫有界限。
(四)腹腔或后穹窿穿刺:可抽出液体,根据抽出液体之颜色,混浊度、气味以及常规化验均有助于诊断。如抽出血不凝(放置6分钟后确定)则为内出血;抽出淡红色、稀薄的血性液体或黄色渗出液,多为盆腔炎症;抽出脓液则更能确诊,应作细菌培养。抽出液一般约5-10毫升即可供诊断。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腹膜炎有腹痛,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阑尾炎穿孔或肠穿孔:急性阑尾炎之主要症状的发生次序是:
①腹痛(以上腹部为主);
②恶心或(和)呕吐;
③转右下腹痛或(和)压痛;
④发热;
⑤白细胞升高(一般在1000018000/立方毫米之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以前三项为主,而体温和白细胞的改变不是主要诊断依据,仅作参考。特别是体温升高一定在腹痛之后。阑尾发生穿孔后,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为主要体征,直肠指检有压痛,双合诊检查则宫颈无举痛,附件阴性。肠穿孔后腹痛甚急,性质剧烈,呈舟状腹,腹肌强直有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消失,严重时有移动性浊音,当感染局限,粘连成团,形成下腹部肿块时,有压痛。腹腔穿刺或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肠内容物。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
(二)卵巢肿瘤蒂扭转或破裂:过去可有下腹部肿块史,蒂扭转后突感下腹一侧出现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双合诊检查:盆腔可扪及肿块,肿块压痛明显。尤其是肿块与子宫相联系的部位更为显着;如扭转严重,肿瘤破裂时,则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甚至有不同程度之休克。腹部检查腹壁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反跳痛明显,提示有腹膜炎存在。双合诊发现腹部肿块比原先缩小或边界不清。
(三)异位妊娠破裂继发感染:当异位妊娠出血之血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及肠粘连,血肿不见缩小或反见增大,触痛明显。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如仅有体温升高而无其他症状、体征的加重,白细胞正常者,则为腹腔内血液吸收热,并非合并感染。
(四)结核性腹膜炎:常有低热、消瘦、腹痛、腹部肿块及消化道症状。应与慢性盆腔腹膜炎相鉴别。前者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腹部检查块物边界不清,叩诊时鼓音、浊音界限不清。胃肠X线造影见肠管粘连,不易推开。腹部平片可见钙化灶。当结核性腹膜炎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高热、腹痛,呕吐,腹块等肠梗阻症状。一般对慢性结核性腹膜炎者,多不进行腹腔穿刺检查。以防粘连引起肠穿孔;对腹部无包块而腹水较多者可考虑行腹腔穿刺,抽出腹水为黄色渗出液,其比重在1.060以上,黎瓦他(RiVaIta)反应阳性,少数患者可呈血性腹水。
(五)盆腔蜂窝组织炎
(六)淋菌性急性腹膜炎
第一页 1 下一篇共1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