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
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 均以手术为主。
①低位锁肛:常规消毒, 不用局麻也可, 只要将会阴部皮肤切开, 稍加分离, 然后进行扩张, 就可以治愈。
②高位锁肛:一是切开骶尾部和腹部, 把直肠盲端拖至会阴做成肛门。
二是先在腹部作一个人工肛门, 等小儿长到1~2岁, 再作切开腹部或骶尾部的直肠肛门吻合术。
三是用自动间歇电磁吸引治疗锁肛。即作乙状结肠造瘘(即人工肛门)后, 把适当的圆柱状铁块(直径在约0 5cm)送入直肠盲段, 然后用间歇性磁力吸引装置在体外肛门部位进行吸引, 使直肠由高位逐渐下降到低位时, 再作低位切开肛门成形术。该方法创伤小, 并发症少, 肛门失禁等后遗症较少。
③肛门直肠狭窄:对肛门直肠狭窄的新生儿, 不可采用手术方法。只需每天做持续扩肛即可, 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只要治疗及时、得法, 锁肛症一般不会导致新生儿死亡。
先天性肛门闭锁症有哪几类型?
病变复杂, 类型较多, 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婴儿出生后不易排便, 仔细检查可发现肛门存在, 但由于肛管和直肠之间狭窄, 不易排出粪便。
②肛门膜闭锁:肛门处可见凹陷, 但无肛管, 肛门与皮肤之间有一层膜而无贯通。在临床上把这种叫低位锁肛, 容易治疗。
③肛门直肠闭锁:肛门处可见凹陷, 但与直肠尾端之间相隔的距离大, 直肠尾端在肛门直肠肌环以上, 又叫高位锁肛, 该种锁肛症较多见。
④直肠内闭锁:肛门外观正常, 肛管存在, 但肛门与直肠之间不贯通, 且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这种畸形经常被忽视。
先天性肛门闭锁有哪些临床表现?
新生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 喂奶后腹部膨胀, 出现呕吐, 继尔皮肤干瘪、消瘦, 若出现这种症状, 即应考虑锁肛症, 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 则易导致肠梗阻, 肠坏死, 致新生儿死亡。
若患儿并发有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 大便则会从尿道或阴道排出, 此类新生儿不会导致死亡。但若粪便的异常排泄没有被注意, 尿道或阴道存留粪便过多, 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
若患儿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 则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 排便疼痛, 啼哭, 便极细, 量少, 腹部胀痛, 消化不良, 消瘦。
新生儿的锁肛症, 常常被忽视, 因此, 在新生儿出生后, 要予以全面的体检, 并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以防止发生新生儿死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