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治疗小儿脑瘫要趁早

发布日期:2014-10-15 18:28:23 浏览次数:1595

康复训练有助于治疗脑瘫。张明英/摄 ■本报记者练才榕

近日,记者从广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培训班上获悉,治疗小儿脑瘫要趁早。广西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刘振玲表示,小儿脑瘫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效果更好,一般6个月以前是诊断的最好时机。

广西每年脑瘫发生率为3%。

孩子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症状,在2岁前出现,都可定义为脑性瘫痪。脑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症候群。

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发生率为5%。左右,患病人数高达几百万人,每年新增接近48万人次。而在广西每年脑瘫发生率为3%。,在广西区医院儿童康复中心门诊,每年大约接诊2000~3000人。最小的是刚出生的新生儿,最大的8岁。儿童脑瘫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脑瘫可防但不可治愈

引起脑瘫的三大高危因素是窒息早产黄疸等。主要是因为孩子出生前父母吸烟、酗酒、先兆流产、妊娠用药、接触毒物、外伤、妊娠中毒症、风湿病、梅毒糖尿病、弓形体病、胎盘功能不良等因素影响。另外,围产期产钳分娩、臀位分娩、产程过长或急产,生后窒息。出生后头部外伤、内出血抽搐、感染、中毒、营养障碍等也可能会发生脑瘫。

值得注意的是,脑瘫是一种可以预防但不可治愈的疾病。轻、中症脑瘫孩子早期干预,恢复生活能力可达93%~95%,但是这个“恢复能力”并不代表“完全正常”,意即康复训练不能保证孩子就是个“完全正常”的,早期干预只能防止脑不瘫,但是恢复功能不可能完全正常。

家长需重视孩子异常表现

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如发现孩子早期有一些异常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据刘主任介绍,新生儿期孩子难以维持,拒抱、持续哭闹;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者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满月后体重不长;一点气味都会出现惊跳;1~3个月拇指内收、内旋、手握拳;不注意看人、不凝视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摆动,俯卧位不能抬头(正常时2~3月可抬头45度至90度)。4~5月,孩子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6~7月,手抓物很快松开,手不灵活,头背屈、肩后伸,下肢有交叉表现等。出现上述异常表现,都应及时到专业医院检查。

治疗脑瘫提倡综合性康复

治疗小儿脑瘫要建立防护体系、综合性治疗。刘主任建议家长,首先可以采用医学康复包括药物、水疗、电疗、生物反馈、中医疗法、手术治疗。其次,神经阻滞疗法、康复护理,能力训练可防止并发症;运动疗法能抑制异常反射运动,促进正常运动出现;作业疗法改善上肢活动能力及手运动灵巧性,提高能力;语言治疗提高语言能力及交往能力。

最后,要善于利用矫形器械来帮助康复,如长、短下肢矫形器,拐杖、轮椅等。文体活动和音乐疗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已经定型的脑瘫人士要进行特殊教育和引导式教育,根据能力和潜能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全社会都应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和培养此类人群,让他们融入社会,获得社会生活能力。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