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肠易激综合征健康教育及防治常规

发布日期:2014-10-25 05:50:17 浏览次数:1633

1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做到有效预防,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管理的预防: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饥过饱,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生冷硬食物、烟酒及浓茶、咖啡、韭菜等,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李恕军

(2)环境适应的预防:到外地出差居住环境改变,气温冷热变化等,要注意饮食管理适应,天气变凉注意腹部保暖,提高对环境应变能力,消除恐惧心理;

(3)睡眠质量的调整预防: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药物干预;

(4)精神、心理调整的预防;遇到负性事件(不开心的事),注意调整自身的适应能力,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

(5)药物应用的预防: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实药物治疗可预防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在出差前,应备好相关药物,出现症状可给予相应的治疗。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可在出差前3天或当天试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选择下列药物之一,症状重者选其中两种联用,这些药物有:整肠生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7天;美常安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7天;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7天;金双歧片每次2片每天3次,连服7天;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次2片每天3次,连服7天;上述药物第一次服剂量(首剂加倍)均加倍。

2.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以与排便相关的腹部不适腹痛为主的功能性肠病,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3.肠易激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肠易激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腹痛 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者。

(2)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粘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粘液。

(4)其它消化道症状 多伴胀气或腹胀感,可有排便未尽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5)全身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4.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肠道动力异常:部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肠道通过时间短、结肠收缩增强等肠道动力亢进,部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存在肠道动力不足表现;

(2)内脏敏感性增高: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

(3)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直肠气囊扩张刺激所引起的大脑反应区与正常人不同;

(4)感染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约 1/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其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肠道感染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被肠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在病原体已清除及私膜炎症消退后,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样的症状,称之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中post-infectiveioitable bowel Syndrome,PI一IBS);

(5)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6)其它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其症状,大约有63%的患者会注意到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发作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包括高脂肪食物,乳制品、碳水化合物、咖啡、酒精及高蛋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乳糖饮食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Husain等认为高收入、低教育水平、已婚状况与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相关性。某些药物可引起结肠高度过敏,已知抗酸药、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5.什么会发生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及生活不规律、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精神心理应激后常常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腹痛、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6.如何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存在肠易激综合征?

目前采用国际认同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3天并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a.排便后症状改善;b.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c.发作时伴有排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正传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在严格遵循上述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做出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7.肠易激综合征和哪些疾病易混淆或者说和哪些疾病需要鉴别?

(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常见症状为粘液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及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可伴有肠外表现如肛周脓肿或肛周管,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慢性细菌感染: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有阳性发现,以及充分有效地抗生素系统性治疗,症状改善明显,可明确诊断;

(4)结直肠肿瘤:可以出现类似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特别是对老年人应注意。可进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慢性阿米巴痢疾 多次大便找阿米巴及甲硝唑试验治疗可明确诊断;

(6)其他:乳糖酶缺乏、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疾病等,均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可进行相关检查予以鉴别。

8.哪些检查有助于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对检查方法选择,要求既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1)对于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典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者,可常规行粪便常规、便潜血、便培养,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行进一步检查;(2)存在报警征象如发热、体重下降、便血黑便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来解释的症状时,行生化常规、肝肾功能、血沉、结肠镜或者钡剂灌肠、腹部增强CT、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3)新近出现症状或症状逐步加重、近期症状与以往发作形式有不同时、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年龄≥40岁者,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为常规检查。

9.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措施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详细的病史询问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祛除。耐心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健康平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避免过度饮食、高脂肪饮食、大量饮酒及咖啡因,减少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尽量避免不耐受食物,便秘为主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药物治疗

a.解痉剂: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或离子通道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b.止泻药 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药;

c.导泻药 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导泻药,一般主张使用温和轻泻药以免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容积性泻药有聚乙二醇、乳果糖等;

d.益生菌:能通过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而发挥生理作用的活菌制剂。这类细菌能通过宿主消化道屏障而存活, 并能定植在宿主消化道而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口服益生菌活菌制剂, 可能纠正消化道肠道菌群失调及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常用药物有双岐杆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等;

e.抗抑郁药 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

f.补充钙剂:科学家通过研究饮食中钙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发现, 钙能影响肠道细菌数量的分布。比如, 当钙减少或不足时, 肠道中“固有菌”也会相应减少, 肠道防御功能会减弱, 而“条件致病菌”也会因此失去制约而自由生长、繁殖, 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引起肠道病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予以补钙治疗, 明显增加疗效。有关专家认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只要摄取比平时饮食中钙量多2倍的食物, 就能起到防治作用;

(3)心理和行为疗法 包括心理治疗、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等,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

10.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和预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遵循个体化原则,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导泻药尽量使用缓泻剂,一方面可以减少结肠黑变病的发生,另外可以避免药物依赖性。抗抑郁治疗药物注意剂量,避免引起副作用及药物依赖性,停药时缓慢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11.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时饮食管理应该怎样?

(1)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在肠易激综合征预防中尤为重要。①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饥过饱,避免长期使用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少吃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注意长期服用苦寒中药也可引起腹泻。②本病一般无需卧床休息,应鼓励患者劳逸结合,正常参加工作,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③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腹泻为主者饮食原则应清淡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忌油腻、生冷之品,如牛奶、核桃、芝麻或者一些滋补药品极易滑肠,应尽量少用;便秘为主者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笋类等。宜多喝开水,适当服用一些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奶油等,或在煮菜的时候多一些食油。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类、粗粮、番薯、马铃薯等,避免吃烈酒、浓茶咖啡、韭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荤腥厚味的食物。

(3)精神调理:本病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引起患者抑郁、焦虑和心理障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使其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对自身症状产生不恰正的认知;以解除紧张的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常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以与排便相关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的功能性肠病,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则尚未阐明。据认为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

一、胃肠动力学异常 生理状况下,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min,而3次/min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min慢波频率明显增加。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使用核素显像技术显示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而便秘型正好相反。

二、内脏感觉异常 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回肠运动研究发现,回肠推进性蠕动增加可使60% IBS患者产生腹痛,而在健康对照组仅17%。

三、精神因素 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四、其它 约1/3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诱发症状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后。近年研究还发现某些胃肠激素如胆囊收缩素等可能与IBS症状有关。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一、腹痛 大部分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者。

二、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粘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三、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粘液。

四、其它消化道症状 多伴胀气或腹胀感,可有排便未尽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五、全身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六、体征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主导症状可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 pattern)和混合型(mixed pattern)或称腹泻便秘交替型。

【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采用国际认同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3天并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a.排便后症状改善;b.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c.发作时伴有排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正传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在严格遵循上述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做出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诊断程序:IBS的诊断属排除性诊断,原则上必须排除所有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能完成下列一些基本的诊断步骤,IBS诊断可以成立:①临床症状符合上述IBS的诊断标准; ②病史及体检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③粪常规及培养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④结肠镜示部分患者结肠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⑤血、尿常规正常,基本生化检查正常,血沉正常;⑥无食物过敏史或停用乳制品腹泻仍无缓解。符合上述标准者,一般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它疾病鉴别,对诊断有怀疑者可选择有关的进一步检查。定期随访可以减少漏诊。

鉴别诊断: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性便秘常见,应注意仔细鉴别(详见本章第三节《功能性便秘》)。

【治疗】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一、一般治疗 详细的病史询问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祛除。耐心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各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予镇静剂。

二、药物治疗

(一)解痉剂 抗胆碱能药物可作为症状重的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匹维溴胺(pinaverium bromide)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故副反应少,用法为50mg、3次/d。

(二)止泻药 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药。止泻药的使用参见本篇第十章《慢性腹泻》。

(三)导泻药 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导泻药,但不宜长期使用。导泻药的使用方法详见本章第三节《功能性便秘》。

(四)抗抑郁药 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用法详见本章第一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其它 肠道菌群调节药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据报道对腹泻、腹胀有效,但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三、心理和行为疗法 包括心理治疗、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等,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3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