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化脓性关节炎

发布日期:2014-10-11 15:54:50 浏览次数:1600

概述 化脓性关节炎,是关节内受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小儿,最常受侵犯的关节是髋关节和膝关节,其次为肘、肩、踝关节,多为单个关节,亦有几个关节同时受侵犯的病例。感染途径与骨髓炎相似,可有以下几种:

①血源性:身体其他部位表浅的病灶,如毛囊炎、口腔感染、扁桃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经血行而来,但亦有找不到原发病灶者;

②开放创伤:如枪弹伤或进入关节的开放性骨折等;

③ 附近感染病灶侵犯到关节内,如股骨颈部和髂骨骨髓炎可侵犯髋关节;

④关节内穿刺:有时可以直接将细菌带入关节内引起感染。 关节受感染后,首先引起滑膜炎,滑膜水肿充血,产生渗出液,渗出液的多少和性质,决定于细菌毒性大小和患者抵抗力的强弱,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的滑膜炎,表现不同的关节渗出液,一般可分以下3种: 1.浆液性渗出液滑膜肿胀、充血、白细胞浸润,渗出液增多,关节液呈清晰的浆液状。如患者抵抗力强,细菌毒性低,治疗及时,渗出液逐渐减少而获痊愈,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如治疗不当,虽有时表现暂时性的好转,而后再复发,或进一步恶化,形成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脓性渗出液,此期时间短,一般为2~3天。 2.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滑膜炎程度加剧,滑膜不仅充血,且有更明显的炎症,滑膜表面形成若干纤维蛋白,但关节软骨面仍未受累。关节液呈絮状,含有大量粒性白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细菌培养多呈阳性,关节周围软组织亦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在此期炎症虽能得以控制,但容易引起关节粘连,使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3.脓性渗出液是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和阶段。感染很快波及整个关节及周围组织,关节内有大量脓液,关节囊及滑膜肿胀、肥厚,白细胞浸润,并有局部坏死。关节软骨不久即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是由于脓液内有死亡的白细胞所释出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关节内积脓使关节腔内压力增加,可以破坏韧带及关节囊引起穿孔,使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蜂窝织炎或形成脓肿,甚至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治疗困难,可经久不愈,即使愈合,关节常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儿童有时有外伤史,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甚至可以出现谵妄昏迷小儿惊厥多见。全身不适,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多处感染灶。 (2)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2.查体要点 (1)病变关节迅速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浅表的关节,如膝、肘和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常处于半屈曲位;深部的关节,如髋关节局部红、肿、热都不明显,关节往往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 (2)患者因剧痛往往拒做任何检查,关节腔内积液明显,可见髌上囊明显隆起,浮髌试验可阳性。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升高,常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2)血液学检查有ESR、C反应蛋白的增高。 3)血培养: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血培养往往阳性,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4)X线表现:在早期由于关节液增加而关节囊肿胀,间隙增宽,骨端逐渐有脱钙现象。如关节面软骨有破坏,则关节间隙变窄,有时可并发骨骺滑脱或病理性脱位。晚期,关节面下骨质呈反应性增生,骨质硬化,密度增加。最后关节软骨完全溶解,关节间隙消失,呈骨性或纤维性强直,或并发病理性脱位。 5)关节穿刺:早期为浆液性液体,有大量白细胞;后期为黏稠脓性渗出液,内含大量脓细胞。穿刺液同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特殊检查:CT、MRI、核素扫描虽然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但是影像学特征没有特异性,对化脓性关节炎不能作出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关节结核:发病比较缓慢,常有低热盗汗,局部多无明显的红、肿、热等急性炎症表现,PPD试验阳性。 (2)风湿性关节炎:常为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关节肿痛,可有高热,常伴有心脏病变,关节穿刺液澄清,涂片查找细菌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阴性。 (3)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呈对称性、多发性,受累关节可超过3个以上。少数病例为单关节型,鉴别困难,穿刺液做类风湿因子测定,阳性率高。 (4)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后,X线检查有软骨下骨的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穿刺液清或为淡血性,细胞数少,无细菌。 (5)痛风:病变部位以足第1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夜间疼痛明显,亦可有发热,根据部位与血尿酸增高可资鉴别。关节抽出液中找到尿酸钠盐结晶,具有诊断价值。

治疗措施 1.全身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性使用抗生素,选用敏感抗生素及广谱抗生素,症状严重者,可联合用药。 (2)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少量输血或白蛋白。 2.局部治疗 (1)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每天做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如果抽出液逐渐变清,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缓解,则治疗有效,继续使用至积液消失,体温正常,反之则需灌洗或切开引流。 (2)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于关节腔两侧穿刺,经穿刺套管插入两根塑料管或硅胶管留置于关节腔内,每日滴人抗生素溶液2000~3000ml。 (3)关节切开引流:适用于较深的大关节,如髋关节,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关节囊,放出关节内脓性液体,彻底清除炎症组织,留置引流管以后持续冲洗。 (4)适当固定及康复锻炼:关节冲洗期间,可用石膏或支具将受累关节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2~3周,尽量不超过1个月,然后开始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 3.治疗流程(图19-2)

最新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优点主要包括:

①病变清理彻底可靠,可直接清理坏死组织及沉积的纤维蛋白。

手术创伤小,可多次手术,术后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小,恢复快、疗程短,减少费用。

③镜下置管部位准确,冲洗有效,引流通畅,避免单纯灌洗的盲目性和不彻底性。

④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⑤疗效肯定。 外上入路置人套管作为灌注人路,前外侧人路置入关节镜,前内侧入路插入器械进行刨削。大流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助手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按压膝关节,使各关节腔室均得到充分冲洗引流,直至引流液基本澄清。刨削器依次清除关节各个腔室内的坏死组织、纤维粘连束带及纤维蛋白凝结块,同时注意清除覆盖在软骨表面的纤维蛋白层。清除坏死的滑膜组织,对于单纯炎性水肿的滑膜可予以保留。关节清理结束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由外上入路将输液器管置人外侧关节隐窝作为入水通道,由前内侧人路将输液器管置人内侧关节隐窝作为出水通道。手术置管后早期宜快速冲洗,防止血块堵塞,还可以放置一进水管、两出水管以减少堵塞发生率。术后给予抗生素溶液持续灌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