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保健如何防治冻疮
冻疮是一种物理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肌体受寒冷刺激,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引起人体末端毛细血管收缩痉挛,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出现瘀血,组织缺氧所致,严重者引起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发生冻疮,与低温、潮湿、风速、温差等外界因素有关,更与人体体质差异、组织对低温的调节适应能力有关。
冻疮好发于手、足、耳和脸等暴露部位。初起时局部红斑,继而瘀血,渐至暗紫色肿胀,自觉局部痒痛,遇热更甚;严重时可发生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寒冷季节,经常缓慢而反复发作。
冻疮可分类为三度:一度为局部皮肤红斑,发病区终日有凉感,继而灼痛感,活动时尤痛;二度为局部皮肤呈暗紫色肿胀,发生瘀血,活动受限;三度为皮肤形成水疱,继而破溃,局部组织坏死。
临床上治疗有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有:口服菸酰胺、莨菪碱、阿托品等兴奋交感神经、扩张血管类药物。口服维生素E等药物,以提高血管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口服活血化瘀和血管内膜保护药,如复方丹参片等。常见的局部治疗有:中药浸泡或外擦。局部涂搽敷贴各类霜剂、软膏、酊剂、搽剂、硬膏等。物理治疗,如光疗(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疗、水疗、声疗、磁疗、体疗(按摩、推拿)等。如冻疮已感染,局部红肿热痛较剧,甚至化脓,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预防冻疮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入冬后可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等偏热性的动物蛋白,以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再次,冬季应做好防冻保暖的措施,应保持肢端的清洁、干燥和温暖,外出戴帽、耳套和手套,保持鞋、袜的干燥,勤更换。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电话:0791-8684903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