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囊炎概述及临床表现
肩部有许多滑囊,主要有:①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之下,旋转肌腱袖之上。该滑囊偶可有一薄的中隔,将滑囊分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两部分。为肩部重要滑囊,也是人体大的完整性解剖滑囊。②肩胛下肌下滑囊,为盂肱关节滑膜向外突出部分,与肩峰下滑囊不相通。③肱骨结节间沟两侧滑囊,在肱二头肌腱沟两侧的肌腱止点邻近处,如胸大肌止点,背阔肌止点,大圆肌止点。④喙突下滑囊,在胸小肌喙突止点处。⑤肩峰上滑囊,在皮肤与肩峰背面之间。⑥前锯肌下滑囊,在肩胛骨下角与胸壁之间。⑦肩胛骨下滑囊,在肩胛骨的前上部与三个肋骨之间。⑧斜方肌止点滑囊,位于斜方肌肩胛冈止点附近。
肩部滑囊炎以肩峰下滑囊炎为多见。肩峰下滑囊亦称三角肌下滑囊,它衬垫在肌腱与肌腱之间、肌腱与骨骼之间,保证肱骨大结节流畅地在肩峰下进行外展活动,而不致两者发生摩擦。正常的肩峰下滑囊与盂肱关节囊之间有旋转袖相隔,当旋转袖完全破裂时,则两者常相互贯通。肩峰下滑囊的顶为喙肩弓,包括肩峰、肩锁关节和喙肩韧带,底为肱骨大结节和旋转腱袖,肩峰下滑囊的外侧壁没有附着,肩关节外展并上肢内旋时,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下方而不能触及。滑囊常因受外来的慢性刺激,偶而急性感染与损伤产生粘连,甚至造成纤维性的闭锁或者钙盐的沉积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
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但大多数病例非原发,而是继发于肩周组织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劳动过度、慢性劳损、冈上肌腱炎等为常见病因。冈上肌腱的钙盐沉积物穿破人滑囊内也是造成滑囊炎的一个病因。也有风湿病所致者。结核性较少见。
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正常时滑囊顶部比腹膜还簿,炎症反应时增厚明显。一般在滑囊底部先发病。
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和运动时疼痛加重是其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在肩部深处,常涉及三角肌止点,亦可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夜间疼痛严重时可影响睡眠,不敢用患肩躺卧。肩部运动受限,随着滑囊壁的增厚、粘连,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小,活动肩部时疼痛加重,尤以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疼痛更为显著。
局部压痛常在肩峰下至肱骨大结节部位,如滑囊肿胀明显时,可触及肿胀的滑囊,且整个肩部均有压痛。患侧上肢外展及旋转活动时疼痛明显。晚期可见肩带肌萎缩。
X线检查:有时可见冈上肌腱钙盐沉积。偶可见到肩峰下滑囊钙盐沉积之异常钙化影,呈斑点状、片状或椭圆形。肩峰下滑囊穿刺,依据积液量及性状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和程度。
1.保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原则,首先应查明原发性疾病,并针对原发性疾病作适当处理,同时应作止痛、防止滑囊粘连和恢复肩关节的功能等措施。可根据病程长短和严重性,分别给予置患肩外展90度位制动、理疗、穿刺抽液、囊内注射普鲁卡因和确炎舒松混悬液、也可用双套管法以生理盐水冲洗滑囊,如滑囊内有钙盐沉积物可冲洗出来,张力解除后症状立即减轻。肩峰下滑囊有腹膜样功能,很易形成粘连,所以要早期主动性体疗,粘连很快被吸收,使肩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
2.手术治疗如果经过长期的非手术疗法仍不见效,顽固性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①滑囊清理、滑膜切除术,切开肩峰下滑囊囊壁,放出乳白色溢液,搔刮切除滑膜,反复冲洗囊腔,清除冈上腱的坏死组织和钙化斑块,直接缝合修复或修补冈上肌腱。②滑囊粘连、肥厚明显者可行单纯性滑囊切除术。③滑囊肥厚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时,可行肩峰切除术或肩峰成形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