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圆肌综合征
旋前圆肌综合征(the prOnator syndrOme)是正中神经在前臂近端受压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不同。由Seyffarth(1951)首先提出本病,Kopell(1958)作了第1例手术,切断压迫正中神经的异常纤维束后,病人症状得到缓解。Hartz等(1981)报道了39例临床上诊断为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病人,对其中的32例36侧前臂施行了手术,并对导致神经卡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病由于同腕管综合征的一些症状相似,易与腕管综合征相混淆,但其发病率较腕管综合征低。
大多数人的旋前圆肌具有尺骨与肱骨两个起点,旋前圆肌的肱骨头与屈肌共同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头起自尺骨的冠突远端。正中神经在肘窝部经过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从旋前圆肌尺骨头与肱骨头之间穿过,再通过指浅屈肌腱纤维弓的深面进入前臂。在旋前圆肌尺骨头与肱骨头的结合处,正中神经分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于骨问前动脉伴行,走行于前臂骨问膜前面。 。
正中神经在穿过旋前圆肌的过程中,任何先天或后天的解剖变异,均可导致神经嵌压。
主要有以下几类结构:①起于肱骨内上髁上方5 cm处髁上突的异常韧带(Struthers韧带)的压迫;②肱二头肌腱膜或其锐利边缘的压迫;③旋前圆肌至指浅屈肌的异常纤维束压迫;①旋前圆肌增厚的肌腹也可压迫神经;⑤指浅屈肌近端增厚的腱性组织的压迫等。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前臂近端掌侧酸胀不适,疼痛,当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可使症状加重,患肢无力,桡侧3个半手指的感觉麻木。体格检查可发现前臂掌侧部分肌肉及大鱼际萎缩,肌力减退或瘫痪,桡侧3个半手指的感觉减退,旋前圆肌近端有压痛,前臂近端掌侧rrinel征阳性。疼痛诱发试验有助于判断神经卡压的部位,如抗阻力屈肘能诱发症状表明Struthers韧带压迫神经;如前臂伸直位抗阻力旋前能诱发疼痛表明压迫来自旋前圆肌.前臂旋后位抗阻力屈肘诱发症状表明卡压部位在肱二头肌腱膜;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抗阻力屈曲诱发疼痛表明卡压部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
2.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测定可发现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压迫严重时大鱼际肌电图检查可出现失神经电位。
本病需与骨问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和腕管综合征相鉴别。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受累肌肉为手外部肌,大鱼际正常,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和旋前方肌肌力减退,无手部的感觉异常,易与旋前圆肌综合征鉴别。腕管综合征的疼痛主要集中于腕及手部,无手外部肌受累的表现,也容易与之鉴别。
1.非手术治疗:早期病人可采用患肢固定、物理治疗、局部封闭及口服神经营养药、非甾体消炎药等加以治疗。
2。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存在,或病情严重,存在肌肉萎缩等表现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手术通过前臂近端弧形切口,显露正中神经及其周围组织,松解导致神经卡压的纤维束带,必要时在旋前圆肌的腱性部分作Z形延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