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
本型大部份由A型丹毒菌引起發生時,少數病豬常發病死亡,死後解剖屍體檢查很少有肉眼上
可見的變化。在同群豬中亦可能呈現病,少數有相繼死亡者,這些可見病象的豬發生體溫上
升,達到42℃甚而更高者,這些發高燒的病豬常呈寒戰狀態,但外表上尚很正常,眼睛仍然有光彩。
感染本型病豬首先顯出食慾癈絕的症狀,次者為常離群躺臥,行動遲鈍、懶動、步態僵硬、精神抑
鬱、痛苦、哀嗚、站立時四肢伸直而頭低垂,重病之豬,縱然使之站立,也是搖搖欲墜,不久即倒下。
本型病豬的體溫常保持41~42以上的高溫稽留,呼吸速迫,心悸亢進,脈跳頻速,一部份豬有乾
咳現象極痛苦。大多數之患豬,偶而發生嘔吐,腸道由於蠕動減低而有便秘,糞便堅實乾硬,
常附有黏液或血絲,小豬在生病後常發生下痢現象。
在感染後2~3天發生皮膚病變型蕁痲疹或方塊紅腫,開姶時只有像蟲叮咬之斑痕,在白色豬皮膚
上可見淺粉紅色至紫紅色浮凸小塊,觸摸皆易感覺浮腫之存在,如為黑色色種之豬,須靠觸診才
可辨認。出在腹部毛少的地方,仔細觀察的話,可看到鞭狀病痕。有時沿背脊身體側有四周明顯
隆起與鄰接的皮膚受害的結果,這些疹塊,有時在數日內浮腫逐個連接起來,失去它原來的界限
而變成大塊的浮腫則顏色由淺紅色變為紫黑色,約經過二週而皮下壞死,乾後則會大塊脫皮,現
出下面的紅色的肌肉,如在遇有化膿性的細菌即使不死,傷口會經長期不能癒合。
本病豬眼腫脹,結膜充血,且有膿樣眼膩,末期大多顯示肺水腫的呼吸困難,口唇會陰等曝露黏
膜有青紫色,指壓之則容易褪色,本型豬隻大多發病24小時內死亡,也有2~4天才死亡,如病豬
耐過4日以上,大都有治癒的希望,本型病豬的後遺症為關節炎及心內膜死亡率的高低,常因發現
治療的時間而有不同,早期發現,早期治癒,死亡率較低,正常情形約為60~90%的死亡率。
急性不死亡常變為慢性,特徵為皮膚壞死,包括部份皮膚、耳、尾因壞死而脫落,尚有心瓣膜
變化和常見的關節炎,但是這些變化並不一定固定那一特徵,有時是混合型,慢型病豬反而精
神活潑,食慾轉好,經過很久則逐漸發育不良,以後開始食慾不佳,精神沮喪,喜睡或呼吸淺
快,咳嗽痛苦等情形,如發生瓣膜炎則心跳加速,脈膊細微,心力交瘁而迅速消瘦衰弱,以致
麻痺死亡。如只限於皮膚則變黑,乾燥堅實,最後由皮下癒升的組織而脫落,留下難看的瘢疽
特稱為鑽石皮(diamond skin disease)。通常因繼發感染,延遲痊癒過程達數週之久,如感染於位
於關節炎,而至不同程度的腫大,僵硬,對運動性能影響輕重不等,端視關節受害程度和數目
多少而定。早年有人指出豬發生的關節炎,可能為一種獨立原發性丹毒症。有人證明在感染豬
群中平時看來很健康的豬,不論如何治療,仍顯現關節炎,而至不同程度的急性感染結果。心
瓣受到丹毒菌的局限性侵害,時常表現心機能不全,在運動後最易見到,故運動緩慢作犬坐式
,心音變雜,嚴重時身體各末端有水腫,後驅痙癱,體溫正常或稍高,偶見下痢,體重減輕,
突然肺炎或梗塞而死亡。
本型病豬大多由豬丹毒B型菌所引起較少發生死亡,普通約經5~14日即可恢復正常。本型
發病,食慾不振,較重者發生廢食,體溫為40~41℃,但無急性敗血症的高溫,經一至二日
即發生體表蕁痲疹,這種菱形的紅疹與敗血症引起的紅疹不同,最主要的區別是用指壓於疹
處不易褪色大多數發病後5~10日恢復正常的傾向,發疹消退,元氣漸次恢復,體溫下降,
食慾即回復正常。本病的死亡率不大,約在5%以下,但如有其他併發感染時,症狀即顯得較
嚴重。有如是急性型一樣。本病發疹的皮膚特徵為發疹部與健康部的境界不易分開,經2~3
日才較為明顯,疹部先為肩平後變為凸隆,此疹出現於頸部,肩胛部,後肢外側之外臀部,但
胸部與腹部沒有發疹,疹形為不定形,四角形,大多數為菱形,約為2~5cm,比較重症則疹部
全部融合在一起。這種疹部的皮膚常因為細菌的集中在皮膚的毛細血管而造成壞死,先壞死後
形成痂皮,最後脫落而漸次治癒。
来源网址-
okdsyvwfa6说: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