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新生儿在热环境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以后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和大腿内侧.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引起高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如环境温度增高过快,可使新生儿每分通气量减低或致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高热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致脑损伤.
生后2~3 天体温升高,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少,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或松开被包,多补充水分后,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各种感染使体温升高,除发热外,伴有感染中毒症状,如反应低下、吃奶减少、哭声低弱,面色发灰等等.如为肺炎引起,有气急、发绀、呛奶和口吐泡沫等;如为脐部感染,可发现脐炎等体征.随原发感染疾病不同,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改变.神经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等.
注意观察体温,新生儿居住室温以22~25℃为宜,如室内温度过高,应设法降低室温.应使室内通风换气,在通风时要给小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防止脱水热,生后尽早开奶,合理喂养.注意消毒隔离,做好新生儿皮肤、黏膜、脐部的护理,避免发生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刚刚出生之时,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没有成熟,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太高或者衣被过暖,就容易出现发热.如果在宫内或出生后受到细菌、病毒、霉菌等感染,由于致热原的存在,也可导致发热.
对新生儿发热的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衣被轻轻松解,使皮肤适当暴露,缓缓通风散热,这样可以使体温很快下降.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通风散热不可太过,以免体温降后不升,或者着凉后发生皮肤硬肿.还可以应用小型冷水袋放置于枕下片刻,也可达到降温效果.在进行降温处理时,一定不要忽视补液降温,要给孩子多饮水,或适量输入葡萄糖注射液.
新生儿发热不主张用退热剂降温.对病理性发热一定要找出发热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