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老年人骨痛贫血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发布日期:2014-11-08 21:37:50 浏览次数:1595

特约撰稿 陈伟红

多发性骨髓瘤是极易误诊漏诊的一种恶性血液病,属于恶性肿瘤,中老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在早期往往只表现出一种症状,极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骨痛为常见的症状,经常出现胸、腰、背、骶部、四肢骨等部位疼痛,往往自认为是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折就诊于医院的骨科。辗转反复,延误病情。当骨痛持续一段时间不缓解,尤其伴有贫血、出血等症状时应该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及早到有血液内科的专科医院就诊,如果就诊较晚,可能出现自发性骨折肾衰竭反复感染高钙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临床可分为Ⅰ、Ⅱ、Ⅲ期,其中Ⅰ期(即起病初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可达5年,Ⅲ期(晚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则短于2年。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复发。近年来,几种新治疗药物和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使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株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本-周蛋白随尿液排出,常伴有贫血,肾衰竭和淋巴结、肝脾、肾肿大,有的发展成浆细胞白血病。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为1/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少见,男女之比为32。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首先进行筛查,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免疫球蛋白、骨病变X线,检查结果:血常规提示贫血,尿常规提示蛋白尿,免疫球蛋白提示M蛋白增多,X线检查提示溶骨性损害病理性骨折或骨质疏松。进一步要做骨髓象、组织活检、血液和尿固定免疫电泳检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检查结果提示骨髓中浆细胞>30%,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骨髓瘤,血清中有M蛋白或尿中本-周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应该如何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容忽视。骨痛者,限制活动,可予止痛剂止痛。胸肋骨或胸腰椎有病变者,限制活动,应该配用轻便矫正性支架加以保护,既可减轻疼痛,又可防止病理性骨折。纠正贫血。输红细胞使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80g/L以上。降低血钙。本病患者易并发感染,应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针对病原菌选用有效抗生素,力求早期控制感染。2、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预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初治的病例可选用MPT(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方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如无效者,可选用新的方案VDT(硼替唑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3、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诱导缓解后进行移植,效果较好。经过及时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作者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博士)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