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症状
如在乳晕下及其边缘处扪及一小肿块或结节,在轻压时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溢出,即可诊断。如未能扪及肿块,用指压法以食指尖围绕乳头作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晕区,可见乳头相应部位的单侧单支乳腺导管口有溢液,也可作出诊断。有些病例虽可扪及结节,但按压时并无溢液。
多数患者无不适,仅又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液,液体为血性或浆液性。但较大的瘤体若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可肿块,一旦积血排出,肿块也随之变小,疼痛缓解、消失。这以现象可反复出现。大多数病人是因为乳头溢液就诊的,溢液为血性、浆液性或血性和浆液性交替出现。少数病人在乳头附近发现肿块。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较小,一般不能扪及,有时可于乳晕区扪及小结节,轻压时即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或咖啡样液体。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主要表现为乳腺周围可扪及边界补不清、质地不均的肿块,也可无肿块扪及较少有乳头溢液。
手术治疗:
治疗以手术为主,对单发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术前需正确定位,用指压确定溢液的乳管口,插入钝头细针,也可注射美蓝,沿针头或美蓝显色部位作放射状切口,切除试乳管及周围的乳腺组织。并常规进行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应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对年龄较大、乳管上皮增生活跃或渐变者,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乳管内乳头状瘤一般认为属良性,但恶变率为6%一8%,尤其对起源于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应警惕其恶变的可能。
通常认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先循乳头溢血口插入细探针,尔后沿探针切开乳管,寻找肿瘤,予以切除;或可经探针注入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体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乳单纯切除。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见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预后: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
预防:育龄期的妇女平时要对自己的乳房进行自我检查:
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