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3万余人住院 登革热早期症状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4-11-28 14:40:43 浏览次数:1600

近日,广东登革热疫情持续蔓延。10月15日,广东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今年该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其中广州29415例、佛山2967例。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登革热早期症状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日前表示,广东等地暴发登革热疫情与蚊密度高及大规模人口流动相关。登革热是西太平洋地区常见疾病,病例暴发呈偶发性,今年以来登革热疫情已给西太平洋地区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降雨、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变化影响蚊子的存活数量,但扭转疫情的关键在于全面实施登革热防疫策略,特别是清除蚊子繁殖地。

(1)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出血: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第5~8天。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皮肤或黏膜下出血范围的直径不超过2mm者称为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直径为5mm以上者称为瘀斑。当出血灶的皮肤明显隆起时称为血肿,可见于严重出血的病例。

(3)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可有黄疸,但脾大少见。

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表现为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无出血倾向,但浅表淋巴结亦常肿大,病程常短于5天。流行期间轻型病例较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状较轻,故较易被忽视而漏诊。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但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但其肌痛、腰痛、发热、但骨、关节痛不明显,而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具有典型登革热症状;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