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结直肠损伤的如何预防

发布日期:2014-10-21 05:57:35 浏览次数:1595

因造口处结肠方位放的不恰当,发生扭转,术后粪便排出困难引起梗阻。预防:

1、结直肠损伤手术中必须将结肠带置于腹壁侧;

2、造口的结肠襻必须充分游离,外置应无张力。处理:轻度扭转,可用手指扩张后在造口处放一粗软橡皮管于近端支撑使其排出粪便;严重扭转致血循环障碍,发生结肠坏死腹膜炎者应即再次手术重作造口。

二、造口回缩

1、造口或处置的结肠上下端游离不够充分。

2、造口在皮肤外短于3cm。

3、造口外露虽然较长,但血循环差,术后发生坏死回缩。

4、造口与腹壁各层缝合固定不牢,缝线脱落。

5、用肠襻式造口,结肠尚未与周围形成粘连即拔除了支撑的玻璃棒致造口退缩。治疗:轻度回缩,周围已形成粘连,粪便可能会污染伤口,先可观察,如回缩到腹腔内引起腹膜炎,应紧急手术,切除坏死肠襻后在近端活动段结肠上另作造口。

三、造口旁小肠脱出

造口处如周围肌肉分离过多,结肠未能与腹膜,腹外斜肌腱膜逐层严密缝合,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小肠不规则蠕动有时会从造口旁脱出,此种多见于乙状结肠外置或造口。发生后应立即将小肠还纳于腹腔,重新缝合固定结肠。

四、乙状结肠内疝

如乙状结肠外置或造口时,未将乙状结肠与其旁的壁层腹膜缝合固定,遗留一腔隙,术后小肠蠕动恢复后,小肠从乙状结肠外侧间隙脱入盆腔引起内疝,甚至会发生肠梗阻或绞窄性肠坏死。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手术将小肠复位,小肠如嵌顿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术中应缝补结肠旁间隙,防止再次形成内疝。

五、造口粘膜脱出

1、造口的结肠露于腹壁外过长。

2、造口处狭窄,术后部分梗阻,或术后有便秘以致常要用力排便,时间久后即发生粘膜松弛脱出,少数脱出长达10cm以上。

如果您已了解完该疾病的如何预防,您还可以去看看:

饮食保健

推荐医院

权威专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